馬太福音第六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天國子民在神面前應有的光景】 一、該有隱藏的義行: 1.原則──不可將義行作在人前(1節) 2.關於施捨(2~4節) 3.關於禱告: (1)禱告該注意的點(5~8節) (2)禱告的榜樣(9~15節) 4.關於禁食(16~18節) 二、該有信心的生活: 1.不要積儹財寶(19~24節) 2.不要憂慮衣食(25~32) 3.要先求神的國和義(33節) 4.一天的難處一天當(34節) 貳、靈訓要義 【天國子民的善行】 一、動機──不是為著得人的榮耀(1節) 二、對「人」的善行──施捨(2~4節) 三、對「神」的善行──禱告(5~8節) 四、對「己」的善行──禁食(16~18節) 五、結果──神必然報答(4,6,18節) 【幾等人的禱告】 一、假冒為善的人: 1.方式──會堂和十字路口(5節) 2.目的──故意叫人看見(5節) 二、外邦人的禱告: 1.方式──用許多重複話(6節) 2.目的──求吃甚麼喝甚麼(31~32節) 三、聖徒的禱告: 1.方式──暗中(6節) 2.目的──求神的國和神的義(33節) 【禱告三『不』與三『要』(5~8節)】 一、不可故意叫人看見 二、不可用許多重複話 三、不可話多 四、要進你的內屋(回到靈裏深處) 五、要關上門(拋棄一切神之外的) 六、要禱告你在暗中的父(摸著靈裏的神) 【禱告的內容(9~15節)】 一、頌讚與敬拜──「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二、順服與爭戰──「願你的國降臨」 三、同心與同工──「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四、信靠與感恩──「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五、認罪與對付──「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六、求告與交託──「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七、讚美與阿們──「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天國子民對財富該有的認識】 一、地上的財富並不可靠(19節) 二、天上的財富是永存的(20節) 三、地上的財富會弄瞎人的心眼(21~23節) 四、地上的財富是神的對頭(24節) 【天國子民對生活該有的態度】 一、不要為吃喝憂慮(25~27節) 二、也不要為穿著憂慮(25,28~30節) 三、天國子民應當不同於世人(31~32節) 四、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33節) 五、不要為明天憂慮(34節) 【三『不』憂慮】 一、不能憂慮(19~24節) 二、不要憂慮(25節) 三、不該憂慮(26~34節) 【基督徒為甚麼不必憂慮】 一、憂慮會使人依靠錢財: 1.錢財不可靠(19~20節) 2.錢財會使人的裏面黑暗(21~23節) 3.錢財會使人失去愛神的心(24節) 二、沒有必要為飲食和穿著憂慮: 1.為飲食和穿著憂慮就是為生命和身體憂慮(25節) 2.生命和身體的存在乃在乎天父(26節) 3.人不能用思慮改變生命和身體(27節) 4.人的生命和身體比飛鳥和百合花貴重(26,28~31節) 5.天父知道我們的需要(32節) 6.我們若是為神的國和神的義而生存,神必加給這些東西(33節) 三、不要為明天憂慮(34節): 1.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 2.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馬太福音註解》 叁、其他綱目 【馬太福音第六章:君王的子民(二)】 一、天國子民的善行 1、天國子民善行的動機——不是為著得人 (1)「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1)——將善事行在人前,故意叫人看見,目的是在顯揚自己,好得人的稱讚,這是假冒偽善的人做事的遠著(太二十三5)。 (2)「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1)——我們若是存心盼望得著人的稱讚,就不能得神的賞賜。得神賞賜的條件的將善事行在神前,而不是行在人前;是裡面作的,不是外面作的(羅二28~29)。 2、天國子民對「人」的善行——施捨 (1)「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偽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2)——在會堂裡象徵在教會中,在街道上象徵在世人面前。我們信徒應當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提前六18),但不可大事張揚,企圖引人讚賞。 (2)「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2)——他們的賞賜不同于天父的賞賜。我們信徒所該追求的是上面的獎賞(腓三14),而不是地上的賞賜。人既得了屬地的賞賜,就不能希望也得屬天的賞賜。 (3)「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3)——右手象徵屬神的,上好的一面,左手象徵屬人,平常的一面。凡我們憑著神所所的(右手)的善事,要作到連自己(左手)也沒有知覺的地步,不讓自己的血氣、肉體有參與的機會(羅八8)。 (4)「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4)——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代下十六9),所以行在暗中的意思就是單單行在神前。 3、天國子民對「神」的善行——禱告 (1)「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偽善的人,愛站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5)——禱告是人和神之間的交通來往的事,不是裝模作樣給人看的。 (2)「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5)——這裡的含意是說,他們既已得了他們所想望的那一種從人來的賞賜,就不能在盼望蒙神垂聽、得神答應了。 (3)「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6)——進內屋象徵進到靈裡深處,關上門象徵不讓外界的事物來分心打擾。在靈裡禱告(猶20)是摸著主的要訣。 (4)「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6)——禱告不只是會被神聽見,而且是會被神看見的。許多時候,我們雖然在神面前好像沒有什麼話好禱告,但我們的存心態度卻把我們所說不出來的話(羅八26)表達給神。 (5)「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7)——這裡的意思不是說我們不可為一件事重複多次的禱告,而是說我們不可堆砌禱告文章,使用許多空洞冗長的話語。其實那些話乃是說給人聽的,不是說給神聽的。 (6)「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8)——雖然神早已知道我們的需要,但我們仍須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我們所要的告訴神(腓四6)。 4、天國子民對「己」的善行——禁食 (1)「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偽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16)——禁食是表明為著與主同行動,情願放棄自己合法的享受,所以它象徵捨己背十字架來跟從主(太十六24)。本來,與主同工是何等榮耀的事,但他們竟然會臉上帶著愁容,可見他們的禁食已經失去了屬靈的意義,變成了一種外面的儀文形式。 (2)「因為他們把臉弄得很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16)——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正在禁食,好得著人的稱讚,這舉動顯示他們實在是滿了自己,一點兒也沒有捨己背十字架的實意。 (3)「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17)——梳頭的原文是用油抹頭的意思,油象徵聖靈;洗臉則是用水,水象徵主的話(弗五26)。我們禁食的時候,要藉著常時浸在在生命的靈和話中,求除去身上的玷污。 (4)「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18)——禁食是因為靈裡有極沉重的負擔,以致吃喝不下,所以需要有神特別恩典的扶持。我們的心若專一向著神,神就會把祂豐盛的恩典傾倒在我們身上。 二、天國子民該有的禱告 1、禱告的榜樣 (1)「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9)——這裡的原文應譯為「所以你們要這樣禱告」。主並沒有意思要我們照章背誦,祂乃是給我們一個示範的禱告,教導我們禱告的原則。 (2)我們應當存受教的心,求主教導我們禱告(路十一1)。 2、要先為神禱告 (1)「我們在天上的父」(9)——我們禱告的物件是父神,不是禱告給人聽的。 (2)「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9)——意即願神在所有的人心目中得著獨尊的地位。今天在地上仍有許多人忽略、藐視、褻慢神的名,甚至在信徒中間,也常有輕率、隨便地稱呼主名的情形。 (3)「願你的國降臨」(10)——意即願神在地上人群中作王掌權。今天不只世人悖逆、頂撞神,連神的百姓也常用嘴唇尊敬神,心卻遠離神(太十五8)。 (4)「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10)——意即願地上的人都作神旨意的遵行者。今天神的旨意在天上通行無阻,但在地上卻常被人意阻擋,所以需要我們的禱告來為神鋪路。禱告乃是與神同工,其結果乃是高舉神名、帶進神國並成就神旨。 3、次為自己的生存禱告 (1)「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11)——我們在這地上活著,若能顧到神的利益,神也必顧到我們生存的需要,因為我們活著,是為主而活(羅十四8)。 (2)從表明看,我們日用的飲食,好像是我們勞苦得來的(創三17),但實際上,乃是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六17)賜給的,所以我們需要天天依靠祂。 4、再為自己的罪過禱告 (1)「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12)——債象徵過犯、虧負。我們一活在天然生命裡面,就都會犯罪,虧缺神的榮耀(羅三23),故需天天認罪,求神赦免(約壹一8~10)。 (2)主寬容我們的債,盼望我們也能像祂一樣,寬容別人的債(太十八21~35)。 5、並求神保守 (1)「不叫我們遇見試探」(!3)——魔鬼是那試探人的(太四3),正是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這裡主教導我們藉著禱告,承認自己的軟弱,求神保守。 (2)「救我們脫離那惡者」(13原文另譯)——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但我們是屬神的,那惡者無法加害我們(約壹五18~19)。不過,我們仍然需要藉禱告與神聯結,藏身在祂裡面。 6、禱告得答應的原因 (1)「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門」(13)——「因為」一詞說出我們如此禱告的根據,同時也說出這樣的禱告必蒙垂聽。 (2)我們的禱告,雖然有時候表明上好像是為自己禱告,但我們的存心動機,若是為要帶進神的國度,叫神能以充分掌權,使神的榮耀得以彰顯,就必得著神的答應。 7、禱告得答應的條件 (1)「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4)——我們的存心縱然是為著神,但我們的腥味兒配不上神,所以仍需求神赦免我們的過犯,才能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禱告(來四16)。而我們若要蒙神饒恕我們的過犯,必須先能饒恕別人的過犯。也惟有能饒恕人的,才配為神禱告。 (2)「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15)——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雅二13)。 三、天國子民對財富該有的認識 1、地上的財富並不可靠 (1)「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19)——這話表明地上的財富和「己」相聯的,貪財的人必是滿了自己。活在天然己生命裡的人,所思念的是地上的事(西三2~3)。人所以積攢財寶在地上,必定是為自己著想。 (2)「地上有蟲子咬」(19)——蟲子咬象徵外面環境的變遷會使財富自然貶值。 (3)「能朽壞」(19)——朽壞象徵財富本身的變質、損耗。 (4)「也有賊挖窟窿來偷」(19)——賊偷象徵人為的因素使財富在不知不覺中流入別人的口袋裡。以上三種因素,致使地上財富完全不可靠。 2、天上的財富是永存的 (1)「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20)——把財物分給窮乏人,特別是聖徒中的窮人,就是積攢財寶在天上(太十九21;羅十五26;林後九9)。 (2)「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朽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20)——今天我們為主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有永存的價值。 3、地上的財富會弄瞎人的心眼 (1)「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21)——最能吸住人心的,就是錢財。我們的錢財若只積在地上,我們的心就只會思念地上的事;反之,我們的錢財若是積到天上,我們的心也會天天受吸引而思念天上的事。 (2)「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嘹亮,全身就光明」(22)——嘹亮原文是專注。我們的心若只思念天上的事(西三2),我們就會單一地注目與神,我們的全人也就明亮。 (3)「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23)——我們的眼睛同一時間只能注視一件東西,若同時看兩件東西,眼睛就會昏花。我們如果同時積財寶在天上和地上,我們的心眼就會遊移不定而昏花,全人也因此陷在黑暗中。 (4)「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的大呢?」(23)——天國子民的眼睛已經得開,從黑暗智慧光歸向光明了)徒二十六18),但若心背著神,裡頭的光就會黑暗,他們末後的景況,就比先前更不好了(彼後二20)。 4、地上的財富是神的對頭 (1)「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24)——天國子民是主用重價買來的,我們不再是自己的人了(林前六19~20),乃是屬神的子民(彼前二9)。但我們若是心向著地上的財富,它就會霸佔我們的心,成了我們的主人,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它的支配、奴役。 (2)「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24)——瑪門意即財富。地上的財富是神的對頭,它會奪去神子民對祂該有的事奉。我們不能又愛神又愛錢財。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提前六10)。 四、天國子民對生活該有的態度 1、不要為吃喝憂慮 (1)「所以我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25)——這裡的意思是說,神既然給我們生命,祂不然也會顧到生命的需要,賜給我們吃的和喝的東西。我們的存留,乃在乎祂(徒十七28)。 (2)「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26)——天上的飛鳥象徵屬天的信心生活。這裡主耶穌並沒有意思叫我們不必為生活勞力。聖經說,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帖後三10)。主的意思乃是說,我們的生存是在神的手中,我們應當信靠祂。 (3)「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家一刻呢?」(27)——我們的壽數是神定規的,人的憂慮並不能改變神的安排。我們的憂慮既然無濟於事,何必再枉費心思呢?憂慮是不信任神的心態。神要我們一無掛慮(腓四6)。 2、也不要為穿著憂慮 (1)「不要……為身體憂慮,穿什麼 ;身體不勝於衣裳嗎?」(25)——神既為我們創造了身體,就必顧念到我們身體的需要。 (2)「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28)——野地裡的百合花象徵完全沒有人工的信心生活。 (3)「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29)——所羅門所穿戴的,是
出於人工的。 (4)「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30)——就著我們在神面前的用處來說,我們應當相信神必會眷顧我們的需要。 3、天國子民應當不同與世人 (1)「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31~32);世人因為不認識神,所以才會為生活掛慮。但我們可將一切憂慮卸給神(彼前五7)。 (2)「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32)——天國子民有神作我們的父,祂是一切美善事物的源頭,祂必供給(雅一17)。 4、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 (1)「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34)——這裡的求不是禱告的祈求,而是生活上的尋求。我們要以尋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的態度來過生活,意即要在生活中讓神在我們身上掌權(國),並讓神從我們身上活出來(義)。 (2)「這些東西都要加誒你們了」(33)——天國子民只要追求神的國和義,所得著的不只是神的國和義,連帶也額外得著了生活的必需品。 5、不要為明天憂慮 (1)「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34)——天國子民要好好地活在「今天」裡,不該作「明天」的努力。其實明天如何,我們都不知道(雅四14)。 (2)「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34)——天國子民在地上免不了有難處(約十六33),故須信心;而信心是為著今天的(來三13~14)。 ── 黃迦勒《查經輯要》 【登山寶訓之五:基督徒的施捨】 經文:太6:1-4 一、施捨的心態
1-3 1.不故意叫人看見 1 2.不故意得人榮耀 2 3.不故意讓人知道 3-4上 二、施捨的賞賜 4下 1.父必察看
(徒10:1-4),哥尼流的施捨榜樣。 2.你必報答
(箴19:17;箴3:27-28) 施給應得的人。 ── 毛南春陽 【登山寶訓之六:基督徒的禱告】 經文:太6:5-18 一、正確的禱告生活
5-15 1.禱告時——不假冒為善 5 假冒者兩個詞語描述:“愛站在……”,“故意叫人……” 2.禱告時——要進入內容 6,如哈拿的禱告。(撒上1:10-12) 3.禱告時——不用重複話 7-8,為什麼不能用重複話?用重複話是對神的沒信心、懷疑祂的表現。 4.禱告時——可照著範文 9-13 (1)先表達心願 9-10 (2)再禱告所需 11-13上 (3)後榮耀頌贊 13下 5.禱告時——須饒恕別人 14-15 二、正確的禁食生活
16-18 1.注意:(1)臉不帶愁容 16。(2)頭要梳整齊
17 2.在意:(1)神在暗中察看 18上。(2)神必然報答你 18下 ── 毛南春陽 【登山寶訓之七:基督徒的財富】 經文:太6:19-34 一、要做財寶的主人
19-24 1.不要積錢在地心也在 19-21 為什麼? (1)有蟲咬;(2)能鏽壞;(3)被人偷。 2.不要見錢眼開心昏花 22-23 3.不要愛錢如命心為奴 24 事奉真神?事奉瑪門? 奉獻心志就可以衡量一個人是愛神?還是錢?事奉神——錢在手中,神在心中,奉獻時心不疼;事奉錢——錢在心中,神在手中,奉獻時心就疼。 二、要過無憂的生活
25-34 1.生命要勝於吃喝 25 2.生存要大有信心 26-32 (1)天父養活飛鳥——不必顧慮生活 26 (2)天父看顧百花——不必顧慮穿戴 27-29 (3)天父妝飾小草——不必顧慮吃喝 30-32 3.生活要分清先後 33-34 把神的國神的義放在人生之首位,把肉體生活放在人生第二位,讓神的來掌管生活。 ── 毛南春陽 【免債的恩典】 經文:太6:9-13 引言: 主禱文十分重要,含有豐富的真理。它在早期教會中有重要的地位,可是今日多數只是背誦。今日思想免債的恩典(6:12)。 一.債的意義 1.“虧欠”的意思。就是“不足,損害人,叫人吃虧”的意思。 2.這裡的債,在字面上是指物質,但事實上是指非物質,而且非物質比物質更重要。物質也許可以賠償,但非物質就難以賠償了。 二.免債的需要 1.因人人都有虧欠。人與人之間,人與神之間。 2.因人無力償還虧欠。如能償還,就不虧欠。道歉,賠不是,那不過是表面的事,而心中的傷痕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3.不免債只有債臺高築,越積越多;或者彼此結怨,終久成為大仇敵。 4.不免債心中永無平安。每日想起就痛苦就恨惡… 5.不免債又無力償還,只有賴債,也是永遠討不到債,始終虧欠。如此,還是需要免債。 三.免債的理由 1.他們不曉得(路23:34)。 2.他們軟弱(摩7:2,5)。 3.這是恩典或是愛的表現。愛多,赦免也多(路7:47)。 4.這是給人重新為人的機會。浪子的父親(路15:20-24)。 5.這是給自己蒙赦免的開路。赦免人,自己以後也蒙赦免(太18:23-35)。 6.這是我們心中平安的來源。 7.得到父的赦免後,才有力去赦免人。 ── 毛南春陽 【日用的飲食】 經文:太6:9-13 引言: 主禱文有許多寶貴的真理,而關乎“日用的飲食“這句禱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要緊,最具體。因為我們每天所忙的所勞苦的,都是為著這個問題。 一.日用飲食的問題 1.是日常必須的食物問題。 2.是經濟的問題。 3.是生活的問題。 4.是能力的問題。吃飽才有能力。 5.是享受的問題。 6.是健康的問題。 7.是工作基礎的問題。 因為這飲食關係這麼大,所以飲食成為人生中最重要的問題。 二.日用飲食的正意 1.不要回憶過去的飲食,那已成為歷史了。 2.不要為明日的飲食憂慮,因為那是永遠不會臨到的,所臨到的是今日。 3.把握現在,用現有的力量過現有的生活。 4.用現有的一切,腳踏實地去建立美好的將來。 5.神每日只給一天的飲食,一天的力量。所以一天結束時我們會疲乏,要再加添食物的力量。 三.神每日只給一天的飲食 為何神每日只給一天的飲食,一天的力量,而不給更多的? 1.神本身永遠是今天的。 2.神是現實的。祂不必回憶過去,也不寄望將來。一切都是今日去處理的。 3.神所要的是永遠新的,現時的。每天都是新的(哀3:23),這也是生命活力的表現。 4.神要我們天天信靠祂,信靠祂的信實過於信靠物質。許多人因有了豐富的物質,就信靠物質而不會信靠神了。 5.神要我們天天親近祂,與祂交通,從祂得力量。如果是有太多物質,就親近物質而不親近神了。 6.神不要我們有多餘的掛慮(太6:34)。 結論: 日用飲食的例子:以色列人出埃及是天天得嗎哪;以利亞在基立溪旁及寡婦家中,也是天天仰望神的供應。 ── 黃彼得 【基督徒的價值觀】 經文:太6:19-24 引言: 價值或價錢,是自從有貿易活動而開始的。我們會計算一件東西或一小時的價值是多少,付出後要得回多少。所以人間的價值觀念是相對的。 一.主耶穌論價值的背景(6:19-20) 1. 猶太人對物質的價值觀: (1)
華服。華服是代表人的財富和社會上的地位。這是受埃及,巴比倫的文化影響。今日我們也有類似的情形。 (2)
食物。就是堆積在倉庫裡的五穀,或在牧場的牛羊等。這是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評價。 (3)
金銀,貨幣,珠寶。在宴會,時顯耀自己的身價。今日的大車,房子,首飾,珠寶,都是代表一種價值。 2. 猶太人對天上財寶的觀念(6:20): (1)
施捨多少。在地上如何使用物質財富,在天上就會有多少財富。 (2)
品德。有否遵行律法的教訓?這是存到永遠的。 二.主耶穌教訓的重點 1. 對物質的財富(6:19)。 (1)
衣服。有時間性,會穿破,有蟲咬壞。色澤褪舊。名牌衣服會過時。 (2)
倉庫的食物。中文譯朽壞,原意是吃掉。一是自己吃掉,或被生意人吃掉,或被老鼠吃掉等。 (3)
金銀珠寶會被挖窟窿偷去。今日情形一樣。 如果一個人的人生喜樂是建立在這些事物上,他的價值就會隨著這些物質的消失而失落。 2. 對天上的財富(6:20)。 (1)
施捨,捐獻。在馬太福音第六章1至4節有清楚的教訓,就是給那最需要的人,以及教會的經費,或傳福音的需要。 (2)
品格。是遵行天父旨意和真理而建立的,是恒久經得起考驗的。 三.財寶與心(6:21) 1. 一件東西的價值是由人的心去決定的。這是主觀的,也是相對的。但會受人的影響。通常一些生意人會製造一些價值去吸引人追捧消費,那些生意人就可以賺錢,然後以自己所得的財物價值來定自己的身分。 2. 財寶指人心所愛好的。你所愛好的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3. 人的心一旦愛好某一東西,他的心就被那財寶捆綁住了,而失去自由。 四.眼睛是身上的燈(6:22-23) 是借喻詞。是說人的眼光或對東西的看法。 1. 人的眼光(或看法),對一件事物的價值的看法,是受到幾方面的影響: (1)
祖先遺傳的看法影響:中國人祖先看房地產最好,最有價值。 (2)
受社會風氣的影響:近代人看學問,學位和工作技能最重要,很有價值。 (3)
自己的興趣所影響:你的興趣決定你的眼光。有人愛書,有人愛小玩具,有人花錢買古董等。 (4)
神在聖經中真理的亮光引導:以神所看重的成為我們的寶貴價值,就是生命,品格,信仰,最有長久的價值。 2. 眼睛了亮與昏暗(6:22-23): (1)
了亮,指有全面的看見,眼光遠大,看得通透徹底。 (2)
昏花,指有成見,或單看某一兩樣的價值而沒有看見其他的價值,看一兩點的好處而沒有看到其缺點。 (3)
昏花是大攔阻,叫全身黑暗,再看不見真理,只見到次要的而見不到更重要的。 五.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6:24) 就是要求有專一的心去事奉神,去追求真理。不斷以聖經全面的真理,來糾正我們的眼光,注重神所要我們注重的。“瑪門”是指地上能壞的財寶。 結論: 價值是一種對物質或人格品德的評估。你是從人的價值來評估,或是從聖經神的價值來評估,其差別是大的,影響是遠的。當依主耶穌的教訓去評估。 ── 黃彼得 【信徒禱告的生活】 經文:太6:5-15 引言: 人有生命就有思想,有思想就要發表,發表就要藉動作,言語,態度來表達。其表達的物件一定是個能與他交流的活人。一個有生命的基督徒當有屬靈的思想,要在靈裡說話,要與最親密的父神說話。這就是禱告。 人要學說話,所以也要學禱告。這裡提出幾點彼此學習。 一.禱告的態度(5-6節) 1.法利賽人的禱告是表演給人看,叫人看出其敬虔屬靈等。這種禱告是不可效法的。 2.禱告是在心靈上與父神相交,所以當在靈裡與天父相交。 3.當注重內容的誠實,句句準確,不必重複。 4.不必教訓神如何作。祂是全知的,無人能作神的參謀。 二.禱告的內容(9-13節) 1.以天父的事為念(9-10節)。 (1) 願父的名為聖。 (2) 願父的國降臨。 (3) 願父的旨意得成就。 2.為自己禱告(11-13節)。 (1) 信心的生活。這與馬太福音6:25-33意思相同。 (2) 聖潔的生活。不犯人,不記人過。 (3) 得勝的生活。不落入試探與罪惡裡。 3.為國度(即教會)禱告(13節下)。 (1) 擴展神的國度。傳福音救靈魂。 (2) 願神的權能在人心中運行。 (3) 願神的名得榮耀。 三.禱告的果效(14-15節) 1.饒恕人的過犯(14節)。求力量去恕人。 2.得神的饒恕。以神恩恕人。 3.不恕人的結果(15節)。自己痛苦。 結論: 我們當不斷的實行禱告的生活,在生活中以禱告為生命的表現。有怎樣生命的人就說怎樣的話;有怎樣靈命的人,就有怎樣的禱告。 ── 黃彼得 【你先求甚麼?】 經文:太6:16-34 引言: 人活在世上總有所求的,而且每天都在求。有的求上好的,有的求次好的。有的求對的,有的求錯的。得到次好的一定不會滿足,求錯的一定很懊悔。有的人不滿足,就再求更好的。可是人生短促,有機會再求還好,如沒有機會,那就可憐了。 一.主指出一般人所求的 1.求名(太6:16-18)。為何人要假冒為善的禁食?乃是求名,表示自己虔誠,叫人敬佩。他們知道美名勝大財(箴22:1),許多人就想盡辦法要出自己的名。人求名的方法如廣告,報紙,旅行時寫在石頭上等都是。在教會中也有人在屬靈的事上求名,主說這是假冒為善。 2.求財(太6:19-22)。有人以為要出名必須有錢財,否則窮光蛋誰會認得。因此拼命求財,為求財就積財,所以把心思和時間都放在財寶上,他的憂樂是隨財的改變而改變。甚至為了達到發財,就不惜用騙,偷,走私等不法的方法。因此許多“人為財亡”。 3.求知識智慧(太6:23-24),使眼睛明亮。要生財有道最好是讀書,讀經濟,法律等,有眼光有見識必容易發財。肉體的眼雖開,心靈的眼卻關閉了。讀書如果能使心眼開啟是好的,但許多人心眼不開,因此變成書呆子。許多信徒讀聖經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不行其中的真理,結果也是如此。 4.求衣食(太6:25-26,28-31)。求裝飾,求享受,因此就憂慮。中國古訓:君子謀道不謀食。顏回是個求道的人,他生活淡薄,孔子稱讚他。只有小人和自私的人,才天天為自己的衣食掛慮貪求。其實一個人得了真道,得了永生,今生之衣食是不足為慮的。拉撒路的見證(路16:19-31)。 5.求長壽(太6:27)。人如果得了以上各項,但卻短命,誠為不快之事。故求長命,吃補藥補品。結果是緣木求魚。許多藥物補品不但不能給人長壽,反叫人生更多的病:糖尿,高血壓等病。有些人一想到要死,越想越傷心。按人看來,耶穌很短命,但祂有永生。這一切都是捨本逐末。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其先後,則近道矣! 二.當求神的國和祂的義 為甚麼要求神的國和祂的義?神的國和義是甚麼? 1. 就是神作王之地方。就是讓神作王管理我們,就是受神管理的一種狀態。那就是要悔改重生。 2. 神的義就是祂的生命永生。作神的兒女就有耶穌的義和義的生命。 3. 這是永遠的,不能敗壞的,不能失去的,不能衰殘,不能被人偷去的,是不能震動的國(來12:28)。 4. 有了神的國就有: (1)最好的名—神的兒子(約1:12),聖徒。 (2)最好的財寶(弗1:14)—即生命。 (3)最好的智慧—認識神和基督(約17:3; 箴9:10)。 (4)好的食物和衣裳—耶穌作生命糧,永不饑渴(約6:35)。耶穌為義袍,永遠不羞辱(羅13:14; 加3:27)。 (5)最長的壽命—永生(約3:16,36; 5:24)。 三.怎樣求神的國和義? 1. 第一要求的是把這事放在首位。首位是最重要之意。生死靈魂的問題是第一要解決的,不是點綴品。神看人的靈魂最要緊,故祂將獨一的兒子賜給人為救主。我們當視此為最重要的。 2. 第一求神的國和義。除了自己得救外,還要以擴張神的國和義為第一要緊的事。我們應當將最好的精力,時間,金錢等向之投資,因為是永遠有價值有功效的。 3. 當將擴張神的國和義為第一要緊的事,不是有空才去作,乃是非作不可的。當有人要主耶穌作王時(約6:15),祂不作,祂乃是去救人。祂有機會得全天下的榮耀(太4:8),但祂卻去上十架。祂有機會將石頭變餅(太4:3),但祂不要,卻去遵行神的道。主有機會不死,從十架下來(太27:40-43),但祂為救人,寧可死在十架上,祂以此為第一要緊的。你如何呢? 4. 耶穌以這些為最要緊的,成就了救恩,有了一切(腓2:6-11)。 結論: 我們得救後,當以擴張神的國和義為主要的工作! ── 黃彼得 【耶穌的寶訓一一真理原則 馬太福音6章】 一丶行善施捨要在暗中6:1-4 二丶向神禱告要進內窒6:5-8 三丶主教禱告要人歸正6:9-15 四丶禁食禱告要重內在6:16-18 五丶人的財寶要積天上6:19-21 六丶專一事神要眼明亮6:22-24 七丶不為己憂要看飛鳥6:25-28 八丶不求需用要求囯義6:29-34 ──作者不詳 【主禱文之特色(太六9~13,參5~15)】 一、事是切要的 二、話是簡明的 三、理是普通的 四、義是屬靈的 ── 丁良才《經題模範》 【凡用主禱文者應存的心(太六9~13)】 一、孝敬的心──父(浼一6) 二、寬宏的心──我們的(太廿三9末句,8末句) 三、恭敬的心──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賽廿九23;傳五1~2) 四、顧人的心──願你的國降臨(太四17;羅九1~3;十1;林前九19~23) 五、順從的心──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太廿六42;徒廿一13~14) 六、靠主的心──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箴三十8;詩八十四11;太四4) 七、饒恕的心──免了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太十八21~35) 八、謹慎的心──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太廿六41) 九、崇拜的心──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出卅四8,參6~7) ── 丁良才《經題模範》 【求神的國和祂的義(太六33)】 一、神的吩咐 1.關係誰──「你們」就是信徒(太五1) 2.要他們作甚麼──「求祂的國和祂的義」 3.何時求──「先」 4.如何求──「施捨、禱告、禁食」(1~18節) 二、神的應許 1.「這些東西」──吃喝穿戴,所需用的這一切(25~32節)──尋常門徒多是先求這些東西,故此多憂慮 2.「都要加給你們了」 三、神的吩咐和應許的關係 1.神的應許往往是和祂的吩咐相連的 2祂的吩咐指揮我們,祂的應許束縛祂自己 ── 丁良才《經題模範》 【在暗中察看】 積儹財寶在地上;積儹財寶在天上 一、暗中行善的報償 1.施捨 2.向神禱告 3.禁食 二、主教導禱告 1.為神的事禱告 2.為自己的需要禱告 3.與神並與人和諧 三、不必為生存憂慮 1.不要為生命憂慮 2.不要為身體憂慮 3.不要為明天憂慮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馬太福音第六章大綱】 一、有關宗教儀式的教導(六1~18) 二、論門徒對物質財富的態度(六19~34) ──《丁道爾聖經注釋》 【馬太福音第六章大綱】 一、基督徒生活中要求回報的動機(六1~18) 1.善事出自錯誤的動機(六1) 2.在甚麼情形之下不要施捨(六2~4) 3.在甚麼情形之下不要禱告(六5~8) 4.門徒的祈禱(六9~15) 5.如何不禁食(六16~18) 二、真實的財寶(六19~21) 三、彎曲的眼光(六22~23) 四、禁絕的憂慮(六25~34) ──《每日研經叢書》 【馬太福音第六章大綱】 一、誠心地施與(六1~4) 二、誠心的祈禱(六5~8) 三、耶穌教人的模範禱告(六9~15) 四、耶穌教導如何禁食(六16~18) 五、積攢財寶在天上(六19~21) 六、身上的燈(六22,23) 七、你不能既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六24) 八、不要憂慮(六25~34)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馬太福音第六章大綱】 一、暗中行善 (六1~4) 二、暗中的禱告(六5~15) 三、暗中禁食 (六16~18) 四、不要追求財富(六19~24) 五、不要為財產憂慮 (六25~34) ── 克萊格季納《新約聖經背景注釋》 【公開或暗裡的善行(六1~15)】 一、行善的問題(1~4) 二、禱告的問題(5~15) ──《新舊約輔讀》 【生命的追求(六16~21)】 一、禁食的問題(16~18) 二、積財於天(19~21) ──《新舊約輔讀》 【正確的抉擇(六22~34)】 一、昏花與瞭亮的眼(22~23) 二、愛神與愛瑪門(24) 三、不要憂慮(25~34) 1.神既賜人生命和身體,哪會不照顧衣食這些小問題?(25) 2.神既餵養飛鳥,又為花草加上裝飾,祂必定使信徒衣食無缺。(26、28~29) 3.憂慮並不能解決問題(27) 4.憂慮表示對神“小信”(30) ──《新舊約輔讀》 【新舊宗教生活的對照(六1~18)】 一、行善不可炫耀(六1) 二、施捨(六2~4) 三、禱告(六5~13) 1.禱告應有的態度(六5~8) 2.主禱文(六9~13) 四、饒恕(六14~15) 五、禁食(六16~18) ──《中文聖經注釋》 【其它有關宗教生活的教訓 (六19~34)】 一、錢財(六19~24) 二、憂慮與交托(六25~34) ──《中文聖經注釋》 【善事(六1~18)】 一、把善事行在人前,故意要人看見,這種善事就不會得上帝的賞賜 (六1) 二、施捨 (六2~4) 1.假冒為善的人施捨目標是要得人的稱讚,既然他們已經得到人稱讚的賞賜,那上帝就不需要報答了。(六2) 2.要暗中施捨,上帝必然報答。 (六3~4) 三、禱告 (六5~15) 1.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公眾場合禱告,故意叫人看見。這樣的人已經獲得人的讚賞為賞賜。(六5) 2.禱告應該暗中進行,不顯揚自己的虔誠,這樣的禱告才蒙上帝的賞賜與喜悅。(六6) 3.不可以像外邦人用重複的話禱告,以為話多才會蒙上帝垂聽。然而其實早在我們禱告前,我們的需要上帝已經知道。(六7~8) 4.主禱文(耶穌教導人的禱告)(六9~13) (1)願人尊天父的名為聖。 (六9) (2)願上帝的國降臨,也就是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六10) (3)求天父賞賜日用的飲食。(六11) (4)赦免我們的過犯。(六12) (5)不叫我們遇見試煉,救我們脫離兇惡。(六13) (6)要饒恕別人的過犯,才能蒙上帝的饒恕。(六14~15) 四、禁食(六16~18) 1.假冒為善的人禁食的時候故意讓人看出他們正在禁食,這樣的禁食已經獲得人的讚賞為賞賜了。(六16) 2.耶穌教導禁食時應該照常整理儀容,不追求人的讚賞,然後上帝要報答這樣的禁食。(六17~18) ── 蔡哲民等《馬太福音查經資料》
【在世應有的追求方向 (六19~34)】 一、不以錢財為自己的標竿 (六19~24) 1.不要汲汲營營于地上的財寶,因為地上的財寶並不永恆。(六19) 2.要積財寶在天上,因為天上的財寶是永恆的。(六20) 3.看重哪一方面的財寶會導致我們的心也在那裡。(六21) 4.而看重的方向正確與否,影響重大。(六22~23) 5.一個人只能事奉一個主人,不是事奉上帝,就是財利。(六24) 二、不要憂慮 (六25~34) 1.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穿,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六25) 2.上帝看重天上的飛鳥與野地的植物,所以一定更看重我們的生命。(六26;28~30) 3.即使憂慮也沒有用,所以更不用憂慮。(六27) 4.不要憂慮日用的飲食與生活所需,這些需要天父知道。(六31~32) 5.要先求上帝的國和上帝的義,上帝會把日用的需用賜下。(六33) 6.結論:不要為明天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六34) ── 蔡哲民等《馬太福音查經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