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十八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太十八2】有傳說論到這孩子長大以後,為安提阿的伊格那丟(Ignatius),他後來也作了教會偉大的僕人,一位大作家,最後為基督殉道。這個傳說是由於伊格那丟為提阿甫若(Theophoros)的別號,即『上帝懷抱』或『上帝支持』之意。這個傳說還說為,因為耶穌把他抱在祂的膝上使他接受了這個名子。有可能是如此,更可能是彼得發出這個問題,耶穌帶來放在中間的孩子,就是彼得的小男孩,因為我們知道彼得結過婚(太八14,林前九5)──《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八3】「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 小孩子是最會倚靠的。他所有的供給,都在他父母的愛中。他只會啼哭;如果我們把他的話翻譯出來,就是說:「媽媽呀,洗淨我,我不能洗淨我自己。媽媽呀,給我衣服穿,我赤著身體,不能自己穿衣服。媽媽呀,餧養我,我不能餧養我自己。媽媽呀,帶領我,我不能走路。」主說:「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這就是說,我們應當站在無依無靠的地位上來到主耶穌的面前說:「主阿,洗淨我。」「給我衣服穿。」「餧養我。」「帶領我走前面的路。」──
選 【太十八3,4像小孩子「若不回轉,變作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 什麼樣的人能進天國呢?很希奇,主耶穌說:乃是像小孩子的人,不是什麼大有智慧、能力、本領的人。在另一處,主也指著小孩子說:「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太19:14)小孩子有什麼長處呢?主在這裡特別提到「謙卑」。我們一遇到大人,就覺得在大人裡面有驕傲、虛偽,不容易接近,尤其是有一點才能、本領,取得什麼名利、地位的人。更有驕傲自滿的氣概,令人感到不易接近,而小孩子卻天真,自然,沒有什麼架子,很容易與別人合在一起。 所以在天國裡,沒有驕傲的人,只有謙卑像小孩子的人。越謙卑越受到歡迎和尊敬,而驕傲的人卻被人厭惡。我們不是等到進天國以後才謙卑,才變作小孩子的樣式,乃是現在就回轉變作小孩子的樣式,像小孩子那樣的謙卑,為此我們要除去那些驕傲的心,以及能使我們驕傲的事,應當看別人比自己強(腓2:3)。不要自視勝過別人,高過別人,使自己有可以驕傲的根據。 其實驕傲的人心中沒有安息,很怕失去他可以自誇的東西,而謙卑的人則十分平安、知足、喜樂、滿意。更重要的是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5:5)。所以應當甘心樂意作一個小孩子,受人的輕視,只討神喜悅就夠了(太11:25,29)──《每日天糧》 【太十八4要像小孩子從頭學起】「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 人想要進天國最重要、也是最起碼的,就是要變成小孩子,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對天國的事,我們都是一點也不懂的,都像小孩子一樣,要從頭學起,否則就進不了天國,這是必然的事。 因為我們生在地上的國,那裡曉得天國的事。正像一個小孩子,要作地上的人一樣,就必須從頭學起;我們對天上的事,從沒有看見過,要想進到他的國裡去,那就得承認自己是什麼也不懂、也不會的。要作天國的人,就得像小孩子學地上的事一樣,那樣謙卑的學起。 要學天國的樣子,就當有謙卑的心,如同小孩子學作人的事一樣,一點點,一樣樣的學,說話要學,吃飯要學,做人更要學。 作天國子民的人,要從何處學起,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為主的名接待人。哦!這是作天國子民要學的頭一件事;你若不會接待人,你就不會作天國的人,或說你就作不好天國的人了。可見接待人的功課是何等重要,又何等不易學啊! 保羅在凡事上都謙謙卑卑的學,他說:“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謙,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四11─12)—— 李慕聖《晨光》 【太十八6】越是有良心的人,在這一類的事上越會感到自責。有人講述一位垂死的老人,他處在極大的苦惱之中,後來去問他是為了甚麼原因,他說:『我作孩子的時候,一天在一塊指路牌附近玩耍,我把那個指路牌扭轉了,使它的箭頭指著一個錯誤的方向,我一直不知有多少人因為我所做的事走錯了方向而悲傷。』教別人犯罪乃是罪中之罪。──《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八8~9】有一個拉比的故事說到拉比撒該子約卡南(Jochanan ben Zaccai)豫見到他的死亡而痛哭,有人問他為甚麼如此傷心?他回答說:『我現在所哭的是為了他們把我帶到萬王之王的面前,祂是聖者,蒙福的,祂是活著並要存到永永遠遠,永世無盡;祂若發怒,祂的怒氣,就是永遠的怒氣:祂若綑綁我,祂的綑綁是永遠的綑綁;祂若殺我,祂的殺害是永遠的殺害,我無法用言語向祂和解,也不能以錢財向祂施行賄賂。』──《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八10】在十一世紀的時候,布爾根地的若伯特(Robert of Burgundy)公爵乃是一位偉大的戰士與武士型的人物,他正準備去出征。他有一個小男嬰是他的繼承人,在他離家以前,他要所有的男爵與貴族前來,向這個男嬰宣誓,如果他自己有任何不測,他們必須對這男嬰效忠。他們帶著擺動的羽飾和鏗鏘作響的盔甲,跪在這小嬰孩的面前。有一位男爵露出笑容,若伯特公爵問他為甚麼要笑,他說:『這孩子實在太小了。』『不錯!』若伯特公爵說:『他的確很小……可是他一定會長大。』他真的長大了,這嬰孩變成了英國的征服者威廉。──《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八15「你就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去指出他的錯來。」】 「孩子啊,你的兄弟在哪裡?」 「主啊,我不知道,我沒有見到他,沒有與他說話好久了,其實我看不見他,也不在乎,對我來說他已不再存在。」 「他得罪了你嗎?你們中間有了鴻溝?記得我說過,當你到祭壇來獻禮物,如果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是的,主啊,我記得,但是現在情形不同,是他不對,他得罪了我,所以我不會找他,讓他來找我吧!」 「你看他會來找你嗎?」 「我看不會,他不是你的門徒,他怎麼也不肯上門來向我道歉的。」 「那麼你必須去找他,指出你們中間的錯失,儘量得回他的友情。」 「我如果去找他,表明是我錯了,他會這樣想的。」 「你是看守弟兄的,你要得回他,不是只為你,也為我。起初是他不對,沒有愛。但是現在是你錯了,你要去為他的錯失,替他洗腳,得回他來。」 ── 邁爾《珍貴的片刻》 【太十八17捆綁與釋放──若是不聽你們,就告訴教會。】
如果我們要認識公義的神,必須承認神特性之一,是對於“是”與“不是”,看得很認真。事實上,我們對任何事物的界定,必須有一些基本的“是”與“不是”,否則無法認知。最簡單的如:你是你,你不是他;是是,非非。 【太十八18】「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上文那「凡」字太寶貴了。聖經在這裡指出:天上執行的尺度是依隨地上的求索而實現,但因天上的能力和供應總是遠超地上的祈求,所以不論捆綁或釋放都必超過我們在地上所求的。 為什麼我們的禱告往往僅顧到祈求脫罪,或只苦求自己能得著從上頭來的能力呢?是的,「願你的旨意行在我身上」這樣的禱告,的確已屬一個很好的開端;但不能停在這裡,必須住前進到「願你的旨意行在全地上」。今天神兒女的禱告太過注意微小瑣碎的事,而不知道他們的禱告乃是為著要帶下並釋放,天上許多權能萬鈞的偉業巨擘。為個人需要的祈禱,必須推進到為國度的禱告。從這一角度來看,教會就自然是天上施工的對象,是天上能力流過的管子,也是成全神偉大計劃的憑借。天上現今有許多工作堆積如山,這都是因為神在地上還沒有找到祂的出口、教會尚沒有釋放該有的禱告。——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太十八19~20教會生活概況】「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教會的準則,無論在那裡有生命的人在一起聚集,以敬拜、祈禱、交通為念,這就是教會的具體實現;然後藉著聚集又得著能力去為主作見證、傳福音,以及奉主名行善,這就是教會生活。 聚集的標準是“有兩三個人”奉主的名過屬靈的生活,由屬靈生活帶進教會生活,由教會生活帶進工作的復興。 以上的準則應當是教會道路、事奉的梗概,大方向就是如此。我們既不能超標準行之,也不應待中途而止境;應當藉著身體而顯出主的同在,應當是循序而止,才會使個人的生命聯合于一起成為身體,靠主同在的能力作成教會發展成長的大工。使蒙恩者日漸增多,主旨意愈加顯明並通行。藉著身體顯出主的同在。 主啊!我們肉身雖不一體,藉著你的靈、你的愛,使之成為一人,成為一心,好同心事奉你。你居其中,成為新婦,以滿足你心。——
李慕聖《晨光》 【太十八20】「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上引的經文,在答應禱告這件事上,給人一個奇妙的應許。但這應許所附帶的條件,乃是至少要有兩個人,並且他們是同心合意的。為什麼他們的禱告得蒙答應呢!因為這兩三個人是「奉我(主耶穌)的名聚會。」那是說他們不僅是見面聚首,乃是被聚集來的(被動式)。我們注意這個分別:被聚集不僅是我們自己去,也是被神的靈所感動而去的。他們來聚會,不是為著自己的事,而是對主有一個專一相同的關切。這個事實把他們連結在主的名下。當這個光景一出現,主耶穌就說「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並給他們帶領、啟示和光照。贊美神,主的話不單是一個應許,而且是一個事實的聲明!——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太十八20】很不幸,今天神的子民沒有聚集在這個奇妙無匹的名下。相反的,許多神的子民聚集在一些屬神偉人的名下。對這些屬靈的偉人,我們實在很尊敬。為著路德馬丁我們感謝神,但我們應否在他的名下聚集呢?我們尊重衛斯理約翰,神曾大大使用他,我們也從他領受了美好的產業,但我們應否在衛斯理的名下聚集呢?我們看重門諾西門,但我們應否聚集在門諾的名下成為門諾宗呢? 不少人以聚集形式、或聚集的組織為名,在一起聚集。我們確信教會中應該有長老,但我們該以長老會為名聚集嗎?同樣,我們也確信教會的敬拜與事奉,應由參與的會眾共理,但我們因此以公理會為名之聚會合宜嗎? 有些人以一個真理、或教義為名而聚集。我們都信奉真理。今日異端充斥,不少人圍繞著異端聚集。也有許多人圍繞著他們所注重的真理聚集,我們確信那些是真理,不是異端。我們相信一個人信了應該受浸,但我們可否因此以浸信為名,一同在浸信會的名下聚集呢?我們也相信,信徒應該聖潔,但我們應否以聖潔會為名,在這名下聚集呢? 還有人以一種經歷—基督徒的經歷—為名,互相聚集。我們相信基督徒需要經歷。以五旬節的經歷而言,我們都相信五旬節,但我們是否要在五旬節的名裡聚集呢?我們相信靈恩,但我們是否要在靈恩的名下聚集呢? 今天的問題出於神的子民分開在許多不同的名裡聚集。因著這個緣故,他們是分開的。神的話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聚集在祂的名裡;因為在天下人間,神只賜下一個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我們也必須聚集在這一個名裡。神的子民若都來到這個名裡聚集,他們就成為一體,眾人就合而為一。這樣就不會分散,也免去混亂。―― 江守道《我們為何如此聚集》 【太十八24,28】肯內底(A. R. Kennedy)用這幅生動的圖畫把這兩筆款作一個對比。如果以六便士的銀幣來償付這兩筆款,一百第那流可以放在一個錢袋裏。一萬他連得的債款卻要召一隊的搬運夫,人數約八千六百名,每人搬一袋重達 【懷恩早禱】 5 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6 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 12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麼。 13 若是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 18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19 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 20 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21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麼。 22 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35 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感謝慈悲仁愛的主,我們在天上的父神,祢以無限的善良和無比的大愛治理這個世界。我們帶著恭敬的心來尋求祢,來瞻仰祢的面光,祢的能力和祢的榮耀。 在這乾旱無水之地,我們渴想祢,我們的心切慕祢。我們以嘴唇頌讚祢,因祢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們晝夜思想祢的話語,內心就像飽足了骨髓肥油,在祢的幫助及扶持下,我們以喜樂的心展開今天。 充滿無限憐憫和寬恕的主耶穌,我們感謝祢,祢顧念每一位身體軟弱和心靈受創的人,祢赦十架上的強盜和釘祢十架的人,祢更原諒不認祢的彼得。 求祢赦免我們好性自大的心,記仇懷恨不肯體諒人的思想,輕看小子及使他們跌倒陷入試探的網羅。求祢保守我們遠離罪惡,寧可缺一手或一腳進入永生,而不至被丟在地獄的永火裡。 感謝不離不棄的聖靈,求祢督促我們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學習謙卑順服,懂得饒恕接納別人,把握每一個福音的機會,積極去尋找拯救失喪的靈魂。在這末世動盪的時刻,叫我們每一位基督徒都能起來與人分享基督的福音,使我們社區裡的每一個人,都能聽聞一次清楚的福音信息,讓天父的心意早日滿足。 聖靈求祢賜我們能力和勇氣,站在時代的破口,喚起與人同心合意禱告。賜我們能力去挽回心靈軟弱的信徒,我們特別為今次在冠狀疫情中,身心靈浮沉在苦海中的失意人群禱告,叫我們能成為祢延伸的愛手,把他們領回祢恩典的羊圈。我們同心乞求祢來復興我們眾教會。 懇切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