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九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太九1~13不能得救的人】 有些人是不包括在上帝永恆救恩之內的!他們究竟是誰呢?即是所謂的「好人」;因為耶穌說過:「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義人。」只有那些自認是罪人的,始能承受主的醫治。遺憾的是,那些自以為義的人,往往也是罪惡盈身而不自覺。 最近有一個醫生告訴我:「當我在梅約醫院服務期間,有一個女病人由於多年遍體發痛前來作全身檢查。檢查後發現她的病情不重,只須短期住院接受手術,立刻就可以痊癒。她的丈夫陪她一道來,她希望她丈夫也作一次體驗,她丈夫不肯:「我沒有病,身體好好的,用不著看醫生。」的確他看起來很健壯,在他妻子的堅持下,他才同意作一次檢查,竟意外發現他的胸部長著惡性瘤,是癌的一種,短期內就能使他致命。但因它還沒有影響到任何重要的神經系統,因此他還不感覺到痛。事實上,他不僅是一個病人,而且是一個垂死的人。許多罪人也自認他們的靈命「十分健康」,他們自以為義,
乃是自欺欺人而已。 尚未得救的親愛朋友,讓上帝藉著祂的話和聖靈為你診斷,讓主耶穌這位大醫生來醫治你。人若不先承認自己的罪,是沒有機會進天國的。——H.G.B.——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太九2,6~7】東尼爾(Paul Tournier)在醫生的病案記錄中,引證了一個實在的例子:『例如有一位女孩子,數月以來我的朋友把她當作貧血症來醫治,並沒有甚麼進展,到後來我的朋友只採取最後的手段,把她送到她工作地區的醫務負責人那裏,以便獲得他許可送到一所山上的療養院去養病。一個星期以後,這位病人從醫務所那裏帶消息回來。那位醫官很好,且已答應送她進療養院,可是他另外又加上一句:「按照分析血液的結果,我絲毫也沒有查到你所提及的病象。」我的朋友馬上放下他手上的工作,立刻取得新鮮的血液標本趕到他的實驗室。這個女孩子的紅血球數目的確完全改變了。我的朋友說:「我如果不是一個對實驗過程十分仔細的人,如果我不是向來就很小心核對每一位來看病的病人,我一定會以為自己做錯了。」他回到病人面前問她說:「你上次來看病以後,在你的生命中發生了甚麼不尋常的事?」她回答說:「的確發生過一些事情。我突然能夠饒恕那極其令我厭煩怨恨的人,而且我突然感到,我終於能夠面對人生。」』她心態轉變了,她的血液狀況也跟著有了改變。她的心靈得到了醫治,她的身體也走上了痊愈的康莊之道。──《每日研經叢書》 【太九3】尼柯遜(Harold
Nicolson編按:尼柯遜又譯作尼考爾生,英國十九世紀末葉的外交家。)提到他與爾得溫(Mr. Stanley Baldwin)的一番談話,當時尼柯遜正準備從事於政治的生涯,他去求教於老練的政治家拜爾得溫,希望獲得一些從政的建議。拜爾得溫如此說:『你要開始作一個政治家,處理國家的事務,按照我一生從政的經驗,我願意提供給你三個值得遵循的規則:第一,如果你訂閱了剪報通訊,立即停止;第二,決不要譏笑你敵手的錯誤;第三,不理睬別人加在你身上的「虛假動機」』。攻擊政敵最好的武器,就是給他加上虛假動機的帽子,這正是耶穌的仇敵向耶穌所採取的手段。──《每日研經叢書》 【太九3】葉茲(W. B.
Yeats)在他所著的劇本,貓與月亮(The cat and the moon)中,有一句話說:『你可知道一位聖人卻有一個惡人作伴,作為他最親密的人?』這就是一位真正聖者的特徵,他會緊緊的貼近一真正的惡人或者宅心不仁的人,直到他把這個人帶到耶穌基督面前才肯罷休。若有誰的朋友不認識基督,或者不理會基督,甚至對基督存有敵意,身為基督徒決不能把他輕易放過,非要把他帶到耶穌基督面前不可。 我們不能夠強迫一個人違背他的意志來接受耶穌基督。拔特摩(Coventry Patmore)有一次曾說:我們不可能教導人另一種宗教的真理,我們只能指給他一條路,讓他自己有所發現。我們不能使一個人變為基督徒,但我們可以竭盡所能的把這個人帶到耶穌基督面前。──《每日研經叢書》 【太九12醫者仁為心──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醫生的任務,不是批評病人,而是診治病人。卻有不少人忘記了醫病,以批評為專業,成了第三百六十一行。如果不幸醫生都變成了這樣,還成甚麼世界! 【太九15】有人問耶穌,為甚麼祂和祂的門徒並不實行禁食。祂答覆他們以一幅生動的描述。和合譯本中所說的新郎陪伴之人,希臘文是『新房的兒女』。猶太的婚姻是一個特別喜慶。它的唯一特色是新婚夫婦並不到外面去度蜜月,而是留在家裏度蜜月。婚後一週家裏筵謮來賓,人們拿新婦和新郎當皇帝和皇后一樣看待。在這一週之中,他們最親蜜的朋友與他們一同分享所有的歡樂與慶祝,這些最親密的朋友就稱為『新房的兒女。』在貧窮與質樸的家庭中,這種歡喜快樂、多采多姿的慶祝,可能一生中只有一次。所以耶穌比喻自己是新郎,門徒是新郎最親密的朋友。像這樣的團聚怎麼會覺得悲傷、哀慟?他們沒有時間可以哀慟,只是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每日研經叢書》 【太九16】猶太人最熱中於保持原狀,他們認為律法是上帝至高無上的權威;加上一個字,或者刪除一個字是一件致命的罪惡。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共同任務就是『在律法四周築籬』。他們認為新的觀念就像罪惡那樣錯誤。 這種精神並非已不存在,現在每逢有甚麼新觀念、新方法,或甚麼改變在教會中提出,馬上就會有人反對說:『我們從來沒有這樣做過。』有一次我聽見兩位神學家在一起談話。其中有一位是年輕人,他對於所有的新觀念感到十分有興趣。另一位年齡較長,是墨守成規嚴格的正統派。年長的用一種半輕蔑的容忍傾聽著年輕人的談話,最後用這一句作為談話的結束:『老的比較好。』 歷代以來,教會總是依附著老的、耶穌所說的是:到了彌補也無用的時候,你所能作的,只是把老的完全除掉,再從新開始。──《每日研經叢書》 【太九16~17新布補舊衣服 】“救主啊,我的性格暴躁,不會忍耐,媳婦天天與我作對, 求你使我聽道有幫助,會學會忍耐。”一位做婆婆的在禱告。 果然,那天聚會弟兄講忍耐的道,勸人效法主,學習主的 謙卑,溫柔,凡事背十架,這位老太太聽了真感動,這篇道正 如一塊合適的新布恰好補在破了的舊衣服上,於是便高高興興 地回去了。 【太九16~17活在聖靈的律中】「沒有人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因為所補上的,反帶壞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若是這樣,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兩樣就都保全了。」 上面比喻的背景,是論禁食的問題。主是說人的缺陷,不能再加上主的修補。人的義都是破爛的衣服。 酒──預表聖靈;皮袋──指律法的形式。聖靈的工作不能拿舊律法的形式來盛裝約束,聖靈的工作是在新約恩典的形式裡。我們的禁食(還有很多別的屬靈工作),應當是在聖靈的引導下,而不是律法式的規條。禁食是為了與主交通,或從主得能力,並不是自己立志,要表示自己的誠心,二者區別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新約的標誌是生命的律,是裡面的,不是外面的;是恩典,不是律法(不是沒有律法),否則就不相稱。我們所依賴而行的,是在聖靈的引導下,行出恩典來。這裡沒有人的好,沒有人的志,沒有人的行為,只有主自己。 我們接受聖靈,不能以舊約律法形式,只能以十字架救恩的新形式。許多人對外面的事物,非常敏感,而對他心裡屬靈的事物,非常遲鈍,實在可憐!聖經上說: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一14)。 律法是約束人外面的行動,恩典則是制約並征服人的心。律法是強制人的,所以常會留下虧欠;恩典是心悅誠服的,感佩於衷的,雖然常感虧欠,卻毫無責備,因為是在主的憐憫中。 一個約束克制人,一個感動人,從心內願意順服神;一個出於勉強,一個出於甘心,二者的主要區別就是這樣。 經上說:“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八6)。—— 李慕聖《晨光》 【太九17】每一種新的歡念要掙扎求存,就必須與人類心靈強烈的反對爭鬥。汽車,火車,飛機在開始的時候都要與人們的猜疑奮鬥。辛普孫(Simpson)為哥羅仿的獲得使用而爭戰;黎斯脫(Lister)為將防腐劑介紛給醫生與外科手術的工作而掙扎;哥白尼被逼收回地球圍繞太陽,並不是太陽圍繞地球的言論。甚至雨傘帶進英國來的漢威(Jonas Hanway)第一次撐著傘在街上走的時候,還要忍受別人向他投擲東西與侮辱。即使到了今天,自動的機械仍要招致人的怨恨與猜疑,因為它是新的。 這種不喜歡新的觀念,深入到人生的每一種領域。馬爾樓(Norman Marlow)是一位擅於描寫鐵路的作家,他坐在火車頭的機房裏,從事許多次的旅行。在他所著的一本書機房與訊號室中,提到鐵路合營之後不久,他所從事的一次旅行。那時候的火車頭經常在鐵路的某一條支線上作試驗,他坐在從曼徹斯特(Manchester)到盤散斯(Penzance)的快車室裏。那輛車頭是『朱比麗』(Jubilee)級,四六○號,司機是大西洋鐵路的一位司機,原來是駕駛『堡壘』(Castle)級的火車頭。那位司機甚麼事也不作,只是悶悶不樂的談論著他正在操作的可憐『引擎』。不斷地拿來跟『堡壘』車頭的引擎比較。他不肯運用新機件所需要的新技術,其實他早已用過,而且知道得十分清楚。他堅持用駕駛『堡壘』火車頭的方式,來駕駛『朱比麗』。一路上不斷的發牢騷,說他每小時不可能開到 在教會裏面對於『新』的憎恨是長期性的;而企圖把新的東西倒在舊的模式裏面,幾乎又是宇宙間普遍的現象。──《每日研經叢書》 【太九17】其實我們是生活在迅速與萬變的時代中。撒母耳(Viscount Samuel)生於一八七○年,他以描述兒時倫敦的情境,作為他自傳的開始:『我們沒有汽車或公共汽車或計程汽車或地下鐵道,除了高聳(前輪大後輪小的)舊式腳踏車以外,連像現在的腳踏車也沒有。既沒有電燈,也沒有電話、電影或廣播。』這種情形距今不過九十年。現在我們是生活在一個變動、擴展並生長的世界之中。耶穌警戒教會不能夠只作一個依舊生活在過去之中的機構。──《每日研經叢書》 【太九22「你的信救了你。」】 痊癒與聖潔有相同的含義。前者是身體方面的,而後者是心靈方面的。這兩者都是與健康有關。聖潔、健康、完整都需要有信心,有三個步驟才可奏效——心靈得著痊癒。 這是可以得著的,我們不是感到道德的要求一定要去達成的嗎?但是一切的問題在於是否聽從這些話:「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神。」 我們必向神奉獻。在聖靈的幫助之下,我們要全心全意歸屬於神。我們必須擺脫一切自知的罪,遵行神的誡命,為祂公義的旨意行事與受苦。我們必須為將來下定決心,我們雖然軟弱,無力決定,也該告訴神有這樣的心志。 我們應全心相信。神必接納我們的奉獻,遵行祂所應許的事,且有祂的聖靈充滿我們,行一切祂所喜悅的事。我們必須相信祂為我們成就的,我們必須祈求祂成全我們的願望。我們必須像那婦人一樣,摸主耶穌,而蒙受祂醫治的能力。 ──邁爾《珍貴的片刻》 【太九22】洛得(Walter
Lord)在難忘的一夜書中,詳述一九一二年四月鐵達尼號(Titanic)沉沒的故事。當這艘嶄新,人們料想它不會沉沒的船撞到大西洋中的冰山,喪生的數字著實驚人。這齣悲劇的消息傳出之後,在紐約的美國人日報,特別表示哀悼其中的一位領袖人物,一位百萬富翁阿斯脫(John Jacob Astor)的去世。只在悼文的最後部分,輕描淡寫的提到一千八百人也同遭滅頂。好像唯一真正有關係,唯一具有新聞價值的,乃是這一位百萬富翁。其他一千八百位,都無足輕重。 人會這樣做,上帝決不會。──《每日研經叢書》 【太九28】「你們信我能作這事麼。」 【太九29】「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罷。」 「禱告透切」的意思就是禱告到完全的信心裏去;禱告到還在禱告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種把握,覺得我們的禱告已蒙垂聽,已蒙悅納了;禱告到事情還沒有實現之先,已經信是得著了。讓我們記得世上任何環境都不能攔阻神的話應驗,所以讓我們堅信祂的話沒有改變的可能,雖然世界一直在改變。神要我們單信祂的話,不用別的證實或憑據,然後祂要照著我們的信給我們成全。──
安德生
【太九32】「你的信救了你。」 痊癒與聖潔有相同的含義。前者是身體方面的,而後者是心靈方面的。這兩者都是與健康有關。聖潔、健康、完整都需要有信心,有三個步驟才可奏效——心靈得著痊癒。 這是可以得著的,我們不是感到道德的要求一定要去達成的嗎?但是一切的問題在於是否聽從這些話:「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神。」 我們必向神奉獻。在聖靈的幫助之下,我們要全心全意歸屬於神。我們必須擺脫一切自知的罪,遵行神的誡命,為祂公義的旨意行事與受苦。我們必須為將來下定決心,我們雖然軟弱,無力決定,也該告訴神有這樣的心志。 我們應全心相信。神必接納我們的奉獻,遵行祂所應許的事,且有祂的聖靈充滿我們,行一切祂所喜悅的事。我們必須相信祂為我們成就的,我們必須祈求祂成全我們的願望。我們必須像那婦人一樣,摸主耶穌,而蒙受祂醫治的能力。——邁爾《珍貴的片刻》 【太九35宣講天國的福音】耶穌是報信息的人 報信息的人傳報君王的信息;耶穌就是傳報上帝信息的人。報信者的責任是宣告確定的信息;傳道永遠必須宣揚確定的信息。教會決不能不由代表確信的人所組成,不但牧師必須有肯定的信仰,信徒也必須有肯定的信仰。 再也沒有一個時代,比今日的時代更需要確信了。海華特(Geoffrey Heavwood)是英國一間規模宏偉的公立學校校長。他曾寫道:我們生存的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劇與問題,乃是我們站在十字路口,而指路牌已經倒了。 尼柯氏(Beverley Nichols)寫了一本包含許多名人談話記述的書,其中有一段是訪問英國最著名的天主教徒勃洛克(Hilaire Belloc)的記述。尼柯氏寫道:『我對於勃洛克君甚表遺憾,因為我覺得到少有一部分他的艦旗,釘在錯誤的桅杆上;但是我對於我自己和我的這一代更為遺憾,因為我知道我們連一種艦旗也沒有,更不能釘在任何的桅杆上。』──《每日研經叢書》 【太九35教訓人】一位住在印度的作家,如此寫道:『我記得有一營英國軍隊,就像普通軍隊一樣的循例前來參加例行的崇拜,唱他們喜愛的詩歌,聽他們牧師有興趣的講道:而在一週其餘的日子中,他們不到教會。但在乖達(Quetta)地震的時候,他們的救賑工作使得一位婆羅門教徒,受到極大的感動,要求立刻受洗,因為只有基督徒的信仰,才能使這些軍人產生這樣的行為。』──《每日研經叢書》 【太九35~38一個月一毛錢的傳道費用】 據統計,美國基督徒的奉獻,只有百分之四的數目作為向非英語地區的傳道經費。而世界上的四十億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一系屬非英語地區,因此可見,世上有一半以上人口從來就沒有聽過福音。要知,在今天的經文中,耶穌所告訴我們的話較之以前任何時代都來得更為急切了! 你試驗過沒有,究竟需要有多少個一,才能湊成十億呢?我們若以一分鐘為單位來算,則一千八百年之久,也還沒有十億分鐘呢!當我們想到如此龐大數目的人口,尚等待把救恩的福音傳給他們時,就知道要徵召更多的傳道人,乃是當急之務! 「見證」雜誌曾指出一則頗令人驚異的事實:就美國教會所作的奉獻情形言,每人平均每三天僅有一分錢用之于海外傳道事工。換句話說,每人每月僅捐一毛錢從事海外宣道工作,但願這是一項錯誤的統計。然而有一件事是確定的:世界人口的激增,遠超過我們對拯救失喪者所作薄弱的努力。 在一百年前,李文斯頓即遇見這一項危機,當別人問起他們何以如此關心非洲黑暗大陸的傳道工作時,他回答:我僅有一枝生命之燭火,我寧願把生命的火花照耀在一個完全黑暗的所在,較之浪費在這早有許多亮光之地更為合宜。 顯然的,單以一個月一毛錢的奉獻金額,基督徒將永遠無法應付馬太福音第九章三十七節所提出傳福音的挑戰。——H.G.B. ——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懷恩早禱】 6 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 7 那人就起來,回家去了。 8 眾人看見都驚奇,就歸榮耀與 神.因為祂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 16 沒有人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因為所補上的,反帶壞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 17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若是這樣,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兩樣就都保全了。 35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 36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37 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 38 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榮耀!榮耀!哈利路亞!讚美我們在天上的父神。天空的繁星和月亮都退下來,讓我們四部和聲的清唱,全然表達我們內心對祢的渴求,渴求祢的恩慈充滿,滿有信心和責任領受一天的開始。 信實和公義的主,求祢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叫我們遠離黑暗,今日能與祢同行在光明之中。 感謝主耶穌,祢比醫生更清楚明白我們各樣病因,求祢為我們判症,叫我們的肉身、心情和思想得以痊癒。 主耶穌祢坐在天父的右邊,祢的心、祢的眼仍注視在我們世人身上,祢看見我們因疫情的原故,我們都在困苦流離之中,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求祢再次賜下祢的憐憫。我們向祢舉起聖潔的手禱告,緊緊抓著祢的應許:我們所面對的患難、逼迫和危險都不能使我們與祢的愛隔絕。 聖靈求祢內住我們心裡,叫我們不再屬肉體,心靈因義而活,因體貼祢而獲生命平安。求祢用真理的活水,為我們的舊皮袋進行靈浸,把所有的老化、硬塊和固執溶化,叫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重新獲得活力,像新皮袋一樣,能承載新酒。 求聖靈開我們的眼睛,看見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叫我們仍要努力作工,並招聚更多生力軍加入。求祢感動我們給下一代接棒人有足夠的空間發揮,正如祢當日給我們機會一樣,更求祢叫我們這一代人能成為後輩的踏腳石,不是絆腳石,讓福音遍傳,教會復興。 禱告仍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