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七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太七1文學的評論常有錯誤】在一八一四年十一月份的愛丁堡日報中,傑佛雷(Lord Jeffrey)寫了一篇關於窩爾咨窩特(Wordsworth)新出版的詩集遠足的評論,其中他引用當今聞名或無名的評語:『簡直就是不行。』凱茲(Keats)所寫的現在盡人皆知的安戴門(Endymion),該季刊中傲慢的評論說:『其中表示凓一點點的天份,但仍需要適當的加以處理。』──《每日研經叢書》 【太七1不識真才】佛蘭開尤(Gilbert Frankau)在他的自傳中,述及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他母親的房子是社會顯要集會的沙龍,一切款待貴賓的節目均由他的母親妥為安排。有一次她邀請一位年輕的澳洲的女高音獨唱,她唱完以後,佛蘭開尤的母親說:『多可怕的聲音!她應當戴上口罩,再也不淮歌唱纔是。』這位年輕的歌手名叫奈麗梅爾巴(Nellie Melba)。佛蘭開尤自己想要演出一齣戲,他請一位戲院經紀人找一位年輕的男演員擔任主角。經過口試與試演之後,佛蘭開尤打電話給經紀人說:『這個人絕對不行!他不會演戲,永遠也演不來,你最好勸他去找別的職業,免致挨餓。不過請你再把他的名字告訴我,讓我可以從名單中刪除他的名字。』那位演員名叫勞納.柯爾曼(Ronald Colman),後來他成為電影界最負盛名的演員。──《每日研經叢書》 【太七1英雄被誤以為懦弱】諾克斯(Collie Knox)提到他跟他朋友的一段遭遇。諾克斯在皇家飛行隊工作的時候,由於一次飛行的意外,曾經被撞重傷。同那一日他的朋友在白金漢宮得到勇敢的勳章。他們脫下了制服,換上平民的服裝,到一家倫敦著名的飯店用餐,有一位女孩走過來,交給他們每人一根白色羽毛──懦弱的標誌。──《每日研經叢書》 【太七1因環境遭遇而有不同的表現】許久以前著名的拉比希列曾說:『在你沒有經歷他人的環境和遭遇以前,不要論斷這個人。』一個人在一種環境中也許既不可愛,又欠文雅;在另一種環境之下,這同一個人可能活力充沛,溫文爾雅。羅斯福特(Mark Rutherford)在他所寫的一本小說中提到一位結婚第二次的男人,他的妻子也曾經結過婚,有一個十多歲的女兒。這孩子乖戾可惡,一點也不給人好感;這位繼父真是對她毫無辦法。後來想不到母親生病了,這個女兒馬上轉變過來。她變成標準的護士,成為永無休止的服務和永不疲倦者的化身。她的乖戾竟發出異樣的光彩,在她身上的表現,簡直是別人連做夢也想不到的。──《每日研經叢書》 【太七1角度不同】有一種水晶稱作萊雷多石(Labrador Spor),初看的時候暗淡無光,可是如果把它轉了又轉,放在一個角度,又放在另一個角度,突然在某一個位置發出燦爛奪目的光彩;因光線的作用使它熠熠的發放,美麗無比。有的人就是像這個樣子,他們看來似乎並不可愛,因為我們並不認識他整個的人。──《每日研經叢書》 【太七1成見影響判斷】據說希臘人審問特別重要與困難的案件時,是在黑暗中進行,法官與陪審員都看不見受審者。這樣除了案件的實情之外,就不至受到其他的影響。孟天(Montaigne)在他的一篇論文中提到一則陰森恐怖的故事。一個波斯的法官因接收賄賂,不公平地判決一件案子。凱布斯王(Cambysses)發覺此事,下令將法官處以死刑,並將屍體的皮剝下來,包裹法庭中法官的座椅,作為對於以後的法官嚴酷的提醒,使他們不敢再以成見影響他們的判決。──《每日研經叢書》 【太七1一般人自己不行卻喜歡批評別人】只有那沒有錯誤的人,才有權在別人的身上找差錯。人若自己無準備,或至少在批評的事上有比別人更好的表現,就沒有批評別人的權利。每一個星期六,足球場四周坐滿了激烈批評的人們;如果由他們自己上場,可能踢得更糟。每一個社團或教會,常常充滿了一些對在位者的批評,可是他們從來也不會夢想親自來擔任這個職位。──《每日研經叢書》 【太七1~5猶太拉比的古訓】拉比們曾多次在論斷他人的事上警戒猶太人,他們說:『凡以善論斷鄰居的,必蒙上帝的善待。』他們定下了六件可以使人在今生和來世蒙福祉的工作:『勤讀,探訪病人,好客,虔誠祈求,教導子女律法,想到別人的長處。』猶太人早已知道正確、厚道的論斷,是一種神聖的責任。──《每日研經叢書》 【太七1~8堅毅致勝】 在我們事奉上帝的工作上,時常會感到氣餒,有些人開始「祈求」、「尋找」,但——當難題依然如故時,他們就已經懶得再繼續努力了,可惜他們竟然忘記還有一種辦法:「敲門」。A.B.Simpson說得好:「上帝真是奇妙,祂總是把最貴重的東西,賞賜給勤奮努力的人,而把失望留下給怠惰的人。珍珠深藏在海濤之下,黃金藏匿在多岩的山中。」上帝最珍貴的寶物乃是為堅忍、信實的人預備的——因為「敲門的,門就為他而開了」。 許多年以前,在蘇格蘭的一個鎮上,一位年經姊妹教主日學的一個班級,全班學生都是窮苦家庭的孩子,其中最可憐的是一個名叫羅勃特的的男孩。接連有二、三個主日他都缺席,於是老師到他家訪問。校長雖然送過他一件新衣,但現在已經又髒又破了。主日學校又送他一件新的,請他繼續去上課,可是他去了一、二次之後又不去了。老師再到他家訪問,發現他的第二件衣服又破了,老師決心放棄這個孩子。校長說,「請你不要作這樣的決定,告訴他假使他肯來,我願意再送一件衣服。」羅勃特果然從那次以後,沒有再缺席過。他終於成為一個極敬虔的基督徒,也當起主日學老師。最後他還到中國大陸傳教,把聖經翻譯為中文,他就是馬禮遜牧師。主日學校長的堅毅造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H.G.B.——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太七2】「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這是無可更改的原則,基督不是只這樣說得真實,實在是將真實的道理說出來。至少有這生命的原則三種不同的表現。有的人給予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有的雖然給予,卻以最微小的量器,也有的卻很慷慨地大量的給予。如果他給予,盡他所有的力量;如果他愛,一定全心全意地愛;如果他赦免,也以恩慈的態度;如果他要作什麼服事的工作,必用盡他的恩賜、財力及捨己的精神。 也許有人以為這樣豈不完全破產而致貧乏嗎?為了有這樣的顧忌,而不敢採取這樣原則。他們或不給予,或給得很少。其實當一個人用大的量器量給人,必得著大量的賞賜。他們量出愛與奉獻,必得著他們所付出的。多給的多得,少給的少得。 神的兒女啊,你對父神必須忠信。奉獻不是希望得回什麼,但必得著的,上尖下流,連按帶搖的多得有餘。奉獻不只是金銀,而是愛、溫和以及同情,使人得著神豐富的泉源,你的動機若是純正,一切必償還給你,神看你得著豐富的賞賜。——邁爾《珍貴的片刻》
【太七3掩飾自己】"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七:3) 一個萬籟俱寂之月夜,天使進入動物園,問他們是否滿意自己的面貌,如果不滿意可以改造得漂亮些。先問猴子,它說:“我不覺得自己難看,但大象的鼻真醜。”象大聲叫道:“我肥頭大耳多體面,只是馬弟兄的面未免太長呀!”馬聽了恨不得踢象一腳,立即說:“我臉雖長,卻很清秀,熊的臉和眼睛多難看呀!”熊低了頭,似乎很鎮靜,心裡卻氣極了,忽然一隻兔子跑了過,它指著兔說:“兔子尖咀尖臉真不漂亮。”兔子怒道:“誰不說我小巧伶俐,你們都瞎了眼嗎?這只野豬才是世上最醜的呢!”野豬對天使說:“我們中間算猴子的臉最怪,她為何不要整容呢,”天使說:“你們既都滿意自己,都見別人醜,我就不替你們改容了”。說完就走。 【太七6聖物和珍珠】早期的教會對於接納人來到主的桌前,特別地小心;這節經文與主的桌子相連在一起。在聖餐開始前宣佈:『聖潔之物,為聖潔之人而有。』提阿多熱托(Theodoret)說他引證一句未經記載的耶穌的話:『我的奧秘是單為我自己與我的百姓。』使徒憲典(The Apostolic Constitutions)規定在聖餐開始以前,執事要說:『唯願留在這裏的,沒有一個是接受教理問答者(即仍在慕道班受教者),聽道者(即對基督教有興趣而來聚會者),不信者,或異端者。』環圍這桌子的只是那些立過誓約的基督徒。Didache{正式的名稱就是十二使遺訓,是主後一百年基督教會最早的崇拜秩序,其中規定:『除了奉主名受洗者以外,無人可喫喝祝謝餐,因為主對此事曾說:「不要將聖物給狗。」』特土良抱怨異端者竟讓所有的人,甚至連外邦人士也領受聖餐,這樣做就成為『將聖物給狗,把珍珠(雖不是真的)丟在豬前』(駁斥異端書De Praescriptione 41)。──《每日研經叢書》 【太七6傳講真理須視對象】拉比有一句格言說:『律法的言語猶如財寶,若非在適當的人面前,決不能輕易提及。』一套醫學的影片對一個人可能是開他的眼界,是一種有啟示,有價值、有益處的經驗;但是對另一個人,可能同等地產生色情或猥褻的行徑。據說有一次,強生(Johnson)博士跟一浛朋友正在高談闊論,並像老朋友一樣地開玩笑,強生看到一位不愉快的人走快的人走進來,他說:『我們不要作聲,一個傻瓜進來了。』──《每日研經叢書》 【太七7求必得著「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感謝主,給我們有這極寶貴的應許,不然我們就完了。許多的事是我們力所不及,自己辦不到的,屬靈的事更是如此,若不是神的憐憫、施恩、拯救,我們就什麼也辦不到、不能成功、毫無希望。各種問題都不能解決;只有艱難、困苦、軟弱、失敗。 感謝神,當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還有一條到神那裡去的路;無門可進的時候,還有一個通天的門;沒有任何方法的時候,還有最後的一個辦法就是禱告祈求。無論困難多麼大、問題多麼嚴重、心靈多麼痛苦、自己多麼軟弱,只要祈求、尋找、叩門,祂必定要叫我們得到,尋見,
並為我們開門,不必懷疑、不必灰心、不必懼怕,有一位全能的神,慈愛的父,信實的主,還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什麼難處不能應付,什麼需要不能得到呢? 許多時候,我們總是自己先掙扎。設法,努力,直到精疲力盡,一無所成的時候,才來到神面前。祈求禱告,仍不專心倚靠神,相信神的應許;或者只祈求,沒有尋找,只尋找沒有叩門,只叩門沒有等候,不久就灰心了。讓我們聽主的話說,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18:1),這樣禱告祈求絕不會落空。──《每日天糧》 【太七7~11猶太拉比論禱告】猶太的拉比論及禱告的最可愛之處:『上帝接近祂所造之物,如同耳與口一樣的親近』,『人不能在同時聽見兩個人說話,但全世界的人若在同一時候向上帝呼求,上帝仍聽見他們的呼聲。』『人因他朋友的請求而煩惱、憂愁,但對上帝來說,人只要把他的需求放在祂面前,祂會更加愛他。』──《每日研經叢書》 【太七7~12得不到所要的,是因為——】 超級市場有一個牌示:「如果你找不到你所要的——請向我們的服務人員查詢。」不錯,最迅速的求知方法,就是去問那些已經知道的人。雅各書說,「我們得不到所要的,是因為我們沒有向上帝求。」聖經常邀請我們大膽地走到主的施恩座前來討我們所要的。「我的上帝會照著他在基督裡的豐富,把你們所需要的一切賜給你們。」(腓四19) 有一個乞丐帶著一個空碗走到一個人家的後門,主人聽到敲門的聲音,把門打開,乞丐提出很簡單的要求:「太太,請你借一根針和一些灰色線給我好嗎?」好心的太太打量這個乞丐說:「你要做什麼?」「我的衣服破了,我想補一補。如果你給我一塊舊布,那就更好不過了。」那位太太果真去找了一塊舊布來,乞丐看了一眼說,「這塊布和我的衣服顏色並不相稱,你如果送給我一件你丈夫穿過已經不要的舊衣,也許好些。」那位太太聽到這話暗自好笑,她說,「你這個人倒蠻聰明的,好吧,我就去拿。」乞丐看看那位太太送他的衣服說,「這件衣服稍微大了一點,如果你送一碗飯給我吃,穿大一點的衣服也無所謂。」果然他享用了一餐美食。這個乞丐假如一開口就向人討一件衣服,可能他會吃閉門羹。然而上帝不像世人,祂不希望我們拐彎抹角使用一些手腕,祂要我們大膽地、直接地向祂求討,「因為天父在我們祈求以前,已經知道我們所需要的。」(太六8)——M.R.D.——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太七12孝思不匱】"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七:12) 從前有位姓張的農夫,娶妻王氏,只生一子,還有年已老邁的寡母在堂,因家中工作需人,就為兒子娶了一個養媳,好幫理家務。王氏性情兇悍,對這能婉承其意的養媳還不太虐待,但對婆婆則非常不孝,不僅在吃穿方面吝嗇苛刻,日常相處時更是常常疾言厲色相向,婆婆年老拿碗不穩,有時打碎好碗,她就為婆婆預備一隻破碗。一天老婆婆拿著破碗滑倒了,破碗也跌碎了,戰戰兢兢的,爬又爬不起來,王氏見狀正要怒駡時,養媳大聲喊著說:“俺的老媽媽啊!您把這破碗打碎了,將來俺用什麼給俺的婆婆盛飯?”一面說著,一面將老嫣嫣扶到屋子裡。王氏聽後反復思想,到我年老時如果她這樣待我,我怎麼辦呢?於是痛悔前非,對婆婆比自己的獨生兒子還好,待媳婦也象對親生女兒一般,一家人陶陶融融,非常快樂。──《為甚麼要用比喻》 【太七12怎樣待人「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怎樣對待人實在是一件重要的事,神很重視我們的行事為人,別人對我們的行事為人,也會有強烈的反應,
並且關係到我們將來所要受的報應。然而人有各樣的性情、存心、好惡,我們很難討所有人的喜歡,也常容易犯錯誤,對人對己都造成不好的後果。 我們需要神給我們智慧,如同箴言書上所說的,好知道怎樣與人交往,應付不同的人。主耶穌在這裡的教訓是很基本的,祂給一個原則.可以應用到對待人的各方面,而不必考慮其後果如何。那就是你願意人怎樣對待自己,就怎樣去對待人。你願意人不惡待你、藐視你、恨你、背後說你、對你不客氣、無禮貌、發脾氣……你就不要那樣對待人,你願意人對你有同情、愛心、幫助、安慰、尊重等……你就那樣對待人好了。對人作任何事,先這樣考慮就不會錯了。──《每日天糧》 【太七13,14走什麼路】 永遠的前途是由今生這幾十年決定的,將來的分別極大無比,絕不能聽任不理,等閑視之。為此聖經中有很多關於這方面的教訓與警告,不但一般人需要有一次徹底的選擇,要悔改信主走永生的道路,而對信徒來說也要作這樣的選擇,要走主的道路。因為有偏離正路,遠離主,失去所應許福分的可能。 我們天天都在走路,所走的究竟是什麼路呢?是走滅亡的路,或永生的路?是寬大的路,或窄小的路?是人多的路,或人少的路?是走神旨意的路,或是走自己的路?是跟從主或者隨從人?是天天捨己背十字架,或者要求自己滿足,讓肉體有所得著呢?這不僅是外面走什麼路,也是裡面走路的問題,我們的心究竟願意走什麼路,願意向那個方向去,是隨從聖靈走屬天永生的路,或是隨從自己肉體的生命,仍走一條世俗的路呢? 屬靈的路不會是白走的,也不是一直走的,不久會來到終點;那時分別就大了,永遠的得失榮辱都因之而定。在世上短短的幾十年,卻決定了無窮的幸福與痛苦,關係是太大了。那時再想回頭來重新走路是不可能了。現在仍有一點時間,末後一段路可走,應當抓緊這時機走永生的道路。──《每日天糧》 【太七14窄門小路「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我們一生到世界上,就開始走路了,擺在每個人面前的路雖然不同,但方向和終點不外乎兩個。一個是引到滅亡,一個是引到永生。引到滅亡的路,門寬路大,找著的人多,非常容易。但引到永生卻門窄路小,找著的人也少。走滅亡路的人不必去尋找,順眾人走大路就是了,但永生之路卻要尋找,是要從原來的路上止步,跟主耶穌另走一條新路。 這條路首先就是進一個窄門,那不是別的,就是相信主耶穌基督,祂就是門(約10:9),在祂以外別無拯救(徒4:12),祂是到神那裡去的路,若不藉著祂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然而這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我們必須將一切都放下,將一切都撇棄,來跟從主。不能帶著別的東西進主的門,走主的路。一進窄門就將別的東西都隔離在外,不再愛世俗。既然走的是一條小路,那就不能隨便了,這也不是輕鬆愉快的,乃是須要捨己背十字架的,跟從主就不能再走自己的路。 然而要進入永生,這條路就非走不可;走什麼路有什麼結局。──《每日天糧》 【太七15~23天堂不分宗派】 衛斯理約翰有一次夢見他走到天堂。他問看守的天使:「你們這裡有長老會信徒麼?」天使回答說:「一個也沒有。」衛斯理覺得很意外,他心想至少該有一些。「你們這裡有浸信會信徒麼?」天使很迅速地答:「一個也沒有」。衛斯理大吃一驚,停了一會兒,他鼓起勇氣追問:「那麼有衛理公會信徒麼?」天使說:「沒有。」這位衛理宗的創始者幾乎暈了過去。天使說:「我們這裡不清楚地上的分門別類,這些事都不能帶進天堂來。」衛斯理又問:「那麼在天堂裡究竟是什麼人?」天使說:「只是一大群愛主的人。」 衛斯理約翰又被帶到地獄繼續參觀。他問:「這裡頭有長老會信徒麼?」他急於知道地獄裡關了些什麼人。守門者回答說:「多得很!」他又問:「有沒有浸信會信徒呢?」守門者說:「多得很!」衛斯理決定作最壞的打算,提出了第三問:「那麼有沒有衛理公會信徒呢?」墜落的天使回答說:「太多了!」衛斯理一時不知所措,後來他才明白,得救不在於參加世上的教誨團體,而在於與基督的身體相結合。天堂的國民只有一類,他們都是真正「重生」的人。——M.R.D. ——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太七20就像一棵樹】「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馬太七20) 聖經說過好人像一棵樹。人怎麼會像樹呢?他又不像樹那麼高大,可以活那麼久,或是有漂亮的綠葉子衣裳、或是在寒冬可以供人取暖。 聖經是說:「義人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結果子。」是呀!按時結果子,這很重要呢!而且好的樹才結得出好果子喲!當然人是不會長出水果來的。葡萄呀、橄欖呀又不會從頭根長出來,四肢也不會結出蘋果、檸檬來。聖經教訓我們義人要像樹結出什麼樹的果子呢?「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些才是美好人生所結的果子。 好人還在其他方面像一棵樹的,聖經上說:「園裡的樹都要鼓掌作樂。」印度的菩提樹就會這樣,在一個強風的晚上,菩提樹葉鼓掌發出沙沙的聲音,嚇跑了一個做案的強盜哩!聖經上也說:「義人要發旺像棕櫚樹,像黎巴嫩的香柏樹,這些樹都是終年長青的。」在日本文化裡,樹以它們特有的語言,給人們很多啟示。竹象徵茂盛,松代表長壽,梅花象徵勇氣——因為它在天寒地凍時開花。而櫻桃——他們最喜歡的植物——代表犧牲,因為花落了才結成果。 我曾經看過一棵人造的聖誕樹,種在育樂箱裡,不時傳出「平安夜」的曲調。但是那只是一棵假的樹,不會長大,也不結果子。只有上帝能夠創造有生命的樹。也只有他能夠使小男孩和小女孩長大成人。——
修·提·卡爾《聖經真道故事》 【太七21遵行神旨「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稱呼主阿,主阿的人不少,甚至有許多人奉主的名傳道,趕鬼,行異能,卻不能都進天國。因為有人沒有遵行神的旨意,作神的工作,不遵神的意思也不行,在神的國裡有一個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按著神的旨意行,不遵行神的旨意那是混亂、錯誤、罪惡,是神絕不允許的。不遵行神的旨意就與神沒有正當的關係,只能遭到神的棄絕和刑罰。 神的國的特點是行祂的旨意(太6:10),在神的家中也是這樣,作兒女也必須遵照父的意思。所以主耶穌說,「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太12:50)所以基督徒和神之間最基本的關係就是遵行神的旨意,這是現在屬靈生命維繫的所在,是唯一當行的道路,也是將來得著應許和賞賜的根據(約4:34;來10:36)。 因此,我們必須不再順從人的情欲,乃是立志遵照神的旨意行(約7:17),度餘下的光陰(彼前4:2;來13:21)。神的旨意可以借聖經的指示和聖靈的引導而曉得。所以我們無論作什麼事,都要先考慮是不是神的旨意,而不是考慮事情的好壞,或對自己是否有利。──《每日天糧》 【太七21根與基──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去。】
好樹結好的果子。好果子不能使樹變好;但能證明樹的生命是好的。果子只是生命的表露;主要的在於根本。 【太七21踏實走出道路來】「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我們應該明白道路與道理是大不相同的,二者中間有根本的區別。道路是走的,而道理卻只重在講論。今天在一些所謂的傳道人中大多是在講道理,但真正走道路的人實在不太多啊! 許多傳道人,口口聲聲在談道路,而實際上他們不過是個講道理的人,真正在實際上踏實對付自己的,也卻幾乎成了前不見來人,後不見往者,真令人悲歎! 這是什麼原因呢?主要是講道理非常容易,並且還能名利雙收。可是一遇到真實走道路時都畏而退之了,因為這是要付真代價,要實實在在的撇棄世界、對付肉體、抵拒撒但;在這些實際的爭戰裡,要使靈、魂、體都得受苦、被擊打、忍受貧窮、孤單、誤會、打擊、指責,甚至是漫駡、譭謗,還有克己、謙卑、忠誠、仁愛等,都是很難學的課程。在這些課程上要付的代價是何等大阿!這比起那些活在眾人之上,誇誇其談的講道理者當然是痛苦的多了。並且雖然付了這許多的代價,未必能得人的賞識,甚或連諒解也難得,像這樣的道路,你想有誰肯真的勇敢踏上征途呢? 可是我們不要忘記將來在主面前站穩腳步的,並不都是那些會講道理的人,而是那些真肯付代價舍掉自己、攻克己身,遵行神旨意的人(太七21─27,13─14,十一12;徒十四22)。 請問凡自以為是忠心跟從基督的人們,你是講道理的人呢?還是個走道路的人呢?你是願把道講得好呢?還是要想把路走得正呢?這是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阿!——
李慕聖《晨光》 【太七21~23行為勝於言語】基督教的教訓傳不開的地方,基督徒的行為可以行得通。人可能對於用字句表達的基督徒辯論盲目,無動於衷,但他對於基督徒在生活上的表現卻是無話可說。諾斯柯脫(Cecil Northcott)在一個現代的顯現(A Modern Epiphany)之書中,提到來自各國生活在一起的青年營裏,代表們的一次討論。『在一個潮濕的夜晚,露營者正在討論傳揚基督的各國的方法。他們對一位來自非洲的女孩說:「馬利亞,你在你們的國家作些甚麼?」馬利亞說:「啊!我們沒有宣道會,也沒有單張送人,我們只有派 【太七24尊 嚴“把房子蓋在磐石上。”】 在耶路撒冷,有一個名叫“芬克斯”的西餐酒吧,它只有30平方米,5張桌子,但卻三年被評為世界最佳酒吧的前15名內。這裡有一段尊嚴的故事: 70年代,基辛格來到耶路撒冷,他打電話給“芬克斯”,剛好店主羅斯恰爾斯接電話。 基辛格自我介紹是美國國務卿,然後說自己有10個隨從,要到他店中用餐,到時希望他謝絕其他顧客。 基辛格被激怒了,掛斷了電話。 第二天傍晚,基辛格又一次打電話,他真不愧是一位外交家,先向店主道歉,說這一次只有三個隨從,明天預訂一桌,也不必謝絕其他客人。但是結果又令基辛格失望。 “為什麼?” “因為明天是安息日,本店例休。” “但是,我後天就要離開此地,你不能為我破一次例嗎?” “不,作為猶太後裔的您也應該知道,對我們猶太人來說,安息日是個神聖的日子,干犯它,就是對上帝的褻瀆。” 基辛格聽後,什麼也沒有說,掛斷了電話。── 佚名《喻道小品》 【太七24~27】有甚麼字可以把聽與行這兩個字綜合來呢?的確有這樣的字,就是順服。耶穌要求我們絕對的順服。學習順服是生命最重要的事。 不久以前,有一篇皇家海軍的海員犯規受到嚴重的處分的新聞報導。某些平民住宅區的人們認為這樣的處分過於嚴肅。一間報社就所給的刑罰徵詢讀者的意見。有一位皇家海軍服役多年的先生認為,這樣的處分並不算太過嚴重,因為軍人的紀律是絕對重要的。紀律的目的是訓練人自覺地,毫無疑問地遵從命令。人的生命就是靠賴這樣的順服而生存。他引證了他自己的一段經歷:他的汽艇拖著一隻噸數比它大的船,在風浪起伏的海洋中前進。那隻船是用一根大鐵索繫著。突然在風浪聲中傳來了汽艇上的長官所發出的簡單而堅決的命令。他大聲喊著說:『臥下!』所有的現場的海員全部臥下。就在那個時刻,大鐵索斷了,折斷的部分像一條瘋狂的鋼蛇鞭打過來;若有人被打中,一定會當場斃命。幸而所有海員自動的服從,竟沒有一個人受到傷害。若有人停下來辯論,或查問原因,他就非死不可。順服救了性命。──《每日研經叢書》 【太七29】一個人當教師不久,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是否適宜於教學的工作。權威就好像是一種環繞在人四周的氣氛。他用不著加以申說,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在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Toscanini)領導之下的管弦樂隊隊員說:當他呶起嘴唇表示演奉即將開始,他們就感受到從他身上所流露的權威的波浪,不斷地向他們湧來。德喀特(Julian duguid)述及有一次他與喀倫弗兒爵士(Sir Wilfred Grenfell)同乘一船橫渡大西洋的故事,他說喀倫弗兒走進船艙的公共場所時,他甚至也不必向四圍觀看便知道他已經進來,因為從這人身上會發出能力與權威的波浪。這種情形在耶穌身上更是如此。──《每日研經叢書》 【懷恩早禱】 1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3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7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12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13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 14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16 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 21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 24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 25 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 滿有權能威嚴的主,我們在天上的父神,我們同心讚美祢,稱頌祢的聖名。清早起來尋求祢的面,便能尋見,叩門就給我們開門,祢不會輕看我們心中發出的懇求,祢豈不把好東西給求告祢的人,祢不會把次等的祝福給祢的兒女。 面對新一波的疫情,我們仍是儆醒禱告守候,乞求祢的憐憫,可憐我們被眼中的樑木阻擋了視線,看不清祢的心意。求天父赦免。 主耶穌救救我們,我們豈是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我們豈是荊棘和蒺藜,卻掛滿祢恩賜的葡萄和無花果。求祢叫我們不作掛名的基督徒,更加不作假冒為善的門徒。我們是野葡萄,被接枝在祢身上。感謝祢賜我們新生命,成為祢葡萄樹上的枝子。凡結果子的,祢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 主耶穌赦免我們的罪,我們曾嚐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甚至奉祢的名傳道、趕鬼並行許多異能,卻離經背道,心中仍充滿自私、苦毒、怨恨和驕傲,只會論斷別人,而沒有自我醒察。把祢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祢。 聖靈請來光照我們的心,幫助我們離惡行善,甘心走進窄門,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一心遵行天父祢的旨意,拿著生命的量器,與人分享天父的祝福。 求聖靈每日遞給我們適量的聖言磚塊,引導我們把生命的房子建在磐石上,不怕雨淋般的閒言閒語、無懼疫情像洪水般帶來各樣的衝擊,以及不被道德淪亡的社會歪風吹倒。又把我們栽於耶和華的殿中,發旺在我們神的院裡。叫我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讓好樹結出好的果子,榮歸神! 感恩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