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十一章拾穗
【太十一1】「耶穌吩咐完了十二個門徒,就離開那裡,往各城去傳道教訓人。」 這節當放在十章末了,主吩咐門徒作的,就是祂自己作的。── 倪柝聲《馬太福音查經記錄》 【太十一1~19】施洗約翰再一次確認耶穌的彌賽亞身份,這是超越個人的具有救贖意義的事件。施洗約翰可以說是舊約的最後一位先知,因為持有舊約的彌賽亞觀,因此聽到耶穌的各種教訓後必引起內心的混亂。如從3:11-14;約1:19-36;3:27-30等處所看到的那種,施洗約翰確信耶穌就是彌賽亞,但因未能完全領悟拯救的真實過程與本質及範圍,所以必會詢問耶穌。耶穌回答完約翰的疑問之後,直接肯定了施洗約翰作為先驅的事工(7-10節)並且講述了施洗約翰對舊約的終結(11-14節),以及施洗約翰與自己事工的連續性(15-17節),從而強有力地暗示了以施洗翰為終結的舊約救贖觀與從自己開始並完成的新約救贖觀的漸進性。此處的所謂新約救贖觀,其內容並非與舊約救贖觀相反,而是在其程度和本質上得到擴展,發展<西 緒論,啟示的漸進性>。因此奥古斯丁(Augustine)曾說“新約藏於舊約之中,舊約顯在新約之中”。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1~52】耶穌在其公開事奉期間所行的驚人的神跡與他仁慈而疲倦的身影之間,常常交叉出現以殘忍的眼目窺視耶穌的當時掌權者,時而盲目地歸榮耀與主,時而背信棄義的反復無常的群眾。這一切錯綜複雜的交叉場面向著耶穌的受難與復活為頂峰快速推進。從這一角度看來,大多數民眾雖期盼彌賽亞的到來,但尚不知他的真相與事工的本質,以及彌賽亞的拯救範圍,掌權者們從利己的觀點曲解彌賽亞事工的純正性,而對耶穌的敵對也逐步具體化。根據馬太編輯法,11,13章是第三個記事部分,13:1-52則是第三段講道部分。馬太通過這些經文見證不管人類如何無視與誤解,神的國度在繼續擴張。即使是在此刻我們也當銘記神的國度正不斷擴張,並以13章的各種比喻來光照自身。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2~19施洗約翰】 問:施洗約翰未生時,其母見馬利亞面,他即在腹中跳動;復即數證主耶穌為神的羔羊;主耶穌受洗時,他亦曾見天開靈降;神作的證,他亦親聞。如此,他豈有不知主耶穌為誰之理?何其在監中時,又遣徒詢問主耶穌為誰呢? 答:這事記在馬太福音十一章二至十九節。看主耶穌的答應,我們知道施洗約翰此時信心軟弱了。主耶穌答他的話,是記在四至六節。末了一句,主耶穌說:「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可知約翰此時,是因他已因凓主耶穌的作為跌倒了。 這怎樣說呢?施洗約翰是基督的先鋒;他是舊約先知中的末了一個。他像舊約其他的先知一樣,地自己所傳的,有許多的地方自己不明白。他既是猶太人,所以,他也免不了受猶太人當時盼望彌賽亞作王的影響。所以,當他傳揚天國近了的時候,他扔不免以為主耶穌要在世上作肉身的王。所以,他在肉身上也有極大的盼望──因他是基督的先鋒。那知天國是分作兩段落的──先是屬靈的(此時基督被世人厭棄);後是實形的(彼時基督受世人敬拜)。他所見證的基督,竟不如他之願出來設立實形的國度,而乃到處傳道施醫,好像沒心作王一樣!而他自己又下在監獄,命危旦夕!所以,他的信心動搖了;以為主耶穌真是基督麼?若是,為何與我所想的,並不相合呢?(噢!我們也常如此!)所以,他差人去問主耶穌。主回答的大意就是:看我叫說所作的事(4節),你就知道我是誰了;但你不要因我的行為太卑下,不合你意就跌倒了。彌賽亞是當先受苦,而後進入祂的榮耀。願我們的心不因凓基督的被人輕看而跌倒。――
倪柝聲 【太十一3】將要來的: 是根據詩40:7;118:26;但七3的表達,是指彌賽亞。約翰作為耶穌的先知,問耶穌的彌賽亞職分的理由如前所述(1-19節)。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4】所聽見、所看見的事: ①強有力地暗示耶穌的見證在於言語和行動的完全一致性;②所聽見的是對耶穌真理的屬靈意義的解釋,所看見的是對屬靈真理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的見證。總而言之,耶穌的見證具有完美的權威性。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5】「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麻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
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瞎子看見”,主把這事放在最先,因為這是舊約所未曾有過的事。主叫約翰看見,除非彌賽亞,沒有人能作這事。“瞎子看見”,指靈眼得開;“瘸子行走”,指走主道路;“長大痲瘋的潔淨”,指罪案得除去;“聾子聽見”,指認識神的旨意;“死人復活”,指出死入生;“窮人”,指所有和神無關的人,都有福音傳給他們。── 倪柝聲《馬太福音查經記錄》 本節經文所陳述的六種神跡,都是作為彌賽亞的神跡預言在舊約中預言的(賽29:18;35:5,6;42:7;61:1)。耶穌以舊約為依據有效地向持有舊約思考方式的人宣告了自己的彌賽亞職分。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6】「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 跌倒,與五29~30的動詞“被絆倒”本是一個。──《丁道爾聖經注釋》 耶穌並不是信也可,不信也可的屬世界真理的一部分,乃是信則有生命,不信則有審判的真理本身,所以因耶穌而跌倒是關乎生死的重大事件。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7~11】講論約翰說:施洗約翰多次見證耶穌,此處則記錄了耶穌對約翰的談論,歸根結底兩者的見證內容是一致的。即體現了施洗約翰是耶穌的先驅,耶穌是施洗約翰所宣告的天國的實體。尤其考慮到有眾多的人相信施洗約翰的教訓就是先知的聲音時,“蘆葦……穿細軟衣服的人……,先知……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這種漸進性表現手法,不僅讓我們看到施洗約翰的見證所產生的強大的功效,同時也強有力地暗示了約翰所見證的耶穌和天國的偉大性。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11】「我實在告訴你們: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然而天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
」 最小”當譯作“更小”,意思是比較小的,小和大是相對的。約翰大過所有先知,並非在信心、道德、靈性、名聲、工作、地位上,比別的先知大,主說他大是有專指的。── 倪柝聲《馬太福音查經記錄》 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 這節經文也是聖經難解的經文之一。但此處的“大”並不意味人格高尚於別人,或宗教特權與權勢優越於別人。只是與作為天國主體的耶穌相對而言,約翰不同於僅僅預言耶穌的其它先知,他親自見到了耶穌,並預備了他的道路,因此在救贖史性意義上約翰大於任何一個舊約人物。以此類推即使是“最小的”,倘若目擊了耶穌的十字架與復活事件,那麼他就大於約翰;從理解天國啟示的角度上,綜合研究聖經六十六卷書的新約時代裡的我們要大於任何一個舊約人物。歸根結底,我們要知道明白聖經的話語,承認耶穌是我的主,是何等偉大的事件。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11~13】這裏講到施洗約翰的地位,他大過歷代所有以色列人的先知,甚至包括摩西在內。因為他是為主耶穌,神的兒子,彌賽亞開路的。可是在恩典時代,也就是教會時代裏的基督徒中,最小的比他都大。換一句話說,就是我們這些基督徒,神的兒女,每一個人都大過施洗約翰。為甚麼緣故呢? (一)在施洗約翰時代,聖靈尚未普遍地降下來。雖然約翰在母腹中就已經被聖靈充滿了,但是和五旬節以後的聖靈充滿並不一樣。五旬節聖靈降下來之後,乃是使信徒成為神的殿,神就住在信徒的身有裏面(林前三16),神人合一。人藉著聖靈,能明白神一切的奧秘,施洗約翰並不是如此,他仍然是舊約裏的人。如果他真能明白神奧秘的話,也就不會差人去問主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呢,還是我們等候別人? (二)舊約時代,猶太人不能稱為神的兒女,只不過是神的子民而已,施洗約翰也是如此。只有在教會裏面的人,才有資格稱為神的兒女(弗一5)。固然,舊約裏面事奉神的人,都一樣是得救的。可是他們在地上今世所有的福份沒有新約時代的基督徒們大。 至於講到從施洗約翰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有一種解法是,得救是本乎恩典,但是將來從主耶那裏得賞賜,是要付代價的,所以『努力』這兩個字,是指過得勝的生活。――
何曉東《新約聖經難題探討》 【太十一12】「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 這節的“努力”,英文譯作“強暴”;“得著”,意即“抓住”;“進入”,原文是“取”,意即取來作產業,因為法利賽人用強暴阻止人進天國,所以進入的人必須用力搶進去,去強取。── 倪柝聲《馬太福音查經記錄》 【太十一12~13】努力的人就得著了: 是路16:16的平行經文。這句話並非指天國是侵略與掠奪的對象,而是說在以施洗約翰為終結的舊約時代之後,天國將會更加強有力地(dynamic)地向眾人開放,甚至外邦人、稅吏、娼妓和各種犯罪者,都會將以火熱懇切的心渴慕天國。可以說這是一種文學性表達方式。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14】若肯領受: 施洗約翰的強烈的批判,對猶太人的粗暴言談,以及施洗約翰成了希律的政治犯,這些事實都會令當時的猶太人難以接受約翰所說的話。但是即使真理有些苦口,也要接受,然而大部分人更喜好甜蜜的偽善。(瑪3:1;四1;約1:21,)。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16~17今世的寫真】 問:馬太福音十一章十六至十七節:「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思之再四,不得其解,故特專修函恭詢。 答:此兩節的解說,在下兩節(18~19節),主耶穌來,傳講福音;祂是新郎,祂所給人的是新酒;祂的職事記在路加福音四章十八至十九節。祂如此傳喜樂的消息,如同吹笛一般,然而,當代人亦不見其感應喜悅。約翰來,他傳揚悔罪改過的道,凡不結好果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這是何等的嚴肅!然而,當代人雖聽他如此舉哀,亦不捶胸、悔改。今人何獨不然!聽地獄而不怕,聞天堂而不樂。他們的結局是何等的可憐呢!―― 倪柝聲 【太十一16~19】這個教訓以模仿婚禮與葬禮的過家家的孩童為例,立足於真理的信仰生活兩方面,即指出猶太人絲毫也沒有回應施洗約翰所強調的自我犧牲與悔改,也冷冷地拒絕耶穌強調的重生與生活的喜樂,並警告他們將來要被定的罪。從這裡我們領悟到:①信仰生活中有喜樂與悲傷兩面。②我們對待喜樂與悲傷時應以真理為主,不應以自己為主。③活出一個與真理諧調,並得到真理的認可的生命(羅12:2)。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20~24】主在這裏指明給我們看社會服務的結局是空的。誰比基督更有能力服務呢?但結果,祂不得不責備祂所服務的人!主現在的命令不是社會服務,乃是「傳福音給萬民聽」。――
倪柝聲《讀經心得》 事實上,這是耶穌在猶大作工時,差遣七十個門徒時所說的話。因為這些話涉及到的主題與上述記事內容相同,所以馬太將兩者在一起記述。在前面提到縱然有不順服真理的人,那真理也必將被認為是智慧而良善的,在此處則警告那些不順服真理卻認為自己高至上天的人,將受到比所多瑪更嚴重的審判。哥拉汛、伯賽大、迦百農是耶穌經數次旅行傳道的加利利地區;推羅、西頓、所多瑪是當時的猶太人敬而遠之的外邦人居住的地方。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25】藏起來……顯出來: 這一段經文使我們領悟到,福音對充滿這世界的人本主義知識的人是隱藏的,惟有向“嬰孩”即靈魂純潔的人是開放的。只有純真無邪的靈魂才能得著這種福音(林前1:26-31)。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25神將這些事何以向聰明童大人就藏起來?】 答:耶穌說:「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禰,因為禰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太十一25,路十21),這一節經文的意思,是指耶穌所傳道教訓人一切的事(太十一1-24,向「聰明通達人」如——法利賽人,和文士們就藏起來,因為他們是自以為有智慧,驕傲自高,棄絕真理,抵擋基督,反而成了愚拙(伯卅24,林前一19-23,太廿三11,7,約七46-49);向「嬰孩」——如一無所知軟弱謙卑的人,就顯出來,因為他們存著一顆單純的信心,領受真理,聽從主的教訓,和啟示,這樣卻因神的揀選而成為有智慧的人了(詩一一六6,林前一26-31,三18,彼前二2)。——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太十一25~26】「那時,耶穌說: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阿,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那時」,祂被別人輕視冷淡,被人毀謗,沒有人了解祂,並且還有挫折!工作沒有果效!但,聰明通達人的煩惱,是因其想憑理智來解釋他的際遇,而遭失敗;嬰孩的長處,是因其只憑天真的信心,靠賴父母,交託自己。許多事,不是理智所能了解,但信心能看透「這些事」的原委。信心使人黑夜歌唱;在失敗中,感謝讚美,歡喜順服,接受神所安排的際遇。──
桑安柱《這時候》 【太十一25~30】上述16-24節是針對排斥福音者的教訓,這一部分則是耶穌對接受福音者的邀請與勸勉。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27】「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 “一切所有的”,是指人說的;約翰福音六章六十五節所說的,就可見每一得救的人都是神賜給主的人;會到主那裡的都是神感動的。主雖被人誤會,但祂有父知道就夠了。── 倪柝聲《馬太福音查經記錄》 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 憑著人類的水準實在不能理解和相信聖經真理與耶穌的話語。這並非因內容本身難以理解,而是因理解真理的話語需要靈魂純潔與真實,以及聖靈的動工(林前12:3)。即此處的知道並非單單地指認知上的明白,而是包含對信的確信。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28】「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使你得安息”,原文是“給你安息”,這是救恩的另一方面,就是安息方面的。這裡的勞苦是因罪而生的,加燒香者,處步一拜;猶太人呢,一禮拜禁食兩次;印度人睡釘床。這都是因罪生的勞苦。“來”是你的本分,其餘的是祂作的,你不必負罪。── 倪柝聲《馬太福音查經記錄》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 若理解原文希臘語的語法結構,就可以更容易理解本經文的意思。“勞苦”是主動時態,“擔重擔”是被動時態,兩者的時態都是暗示動作與狀況持續下去的現在時態。如此看來耶穌是在呼喚我們這些或出於自己或出於他意而擔負這世界之重擔的可憐的人。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29】「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必得安息”,原文即“找到安息”。這是指我們悖逆的人,因著轉向主而找到安息。上一個是罪裡的安息,這裡是因心裡不順服神而需要去找到的安息,就是從已裡出來而得著安息。── 倪柝聲《馬太福音查經記錄》 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 猶太社會慣用這種說法來表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訓戒關係。耶穌叫我們放下不能真正拯救我們的世界的軛(律法之軛),這是為了用自己良善又喜樂的軛來代替我們所負的軛。當時巴勒斯坦的軛是兩人同負一軛,並非一人單獨負軛,因此負耶穌的軛就意味著與耶穌同負一軛。得享安息: 此處的安息指滿足、平安、休息、喜樂,就象天國雖正在建設當中(可四26-29),但到了未世才完全成就一樣,聖徒靈魂的安息也是逐漸擴展下去的漸進性安息。 ──《聖經精讀本》 【太十一30】「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 順服的時候,就覺得並不難;所難的,是裡面沒有投降。── 倪柝聲《馬太福音查經記錄》 容易的……輕省的: 這絕非因耶穌的教導比世界的道德或律法膚淺,相反,其教導比任何一個更加嚴峻和嚴正。但是耶穌的軛:①實實在在救贖人。②是良善的、正確的。③並非獨自負軛,與耶穌同負一軛,所以是輕省的,也能給我們帶來安息。──《聖經精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