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马太福音第廿一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君王上京城耶路撒冷】

    一、骑驴驹进耶路撒冷城(1~11)

    二、洁净圣殿(12~17)

    三、审判无花果树(18~22)

    四、堵住反对者的口(23~27)

    五、两个儿子的比喻(28~32)

    六、凶恶园户的比喻(33~46)

 

贰、逐节详解

 

【太廿一1「耶稣和门徒将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在橄榄山那里;」

    ﹝原文字义﹞「伯法其」青(尚未成熟)无花果之家(House of green figs)

    ﹝文意注解﹞「到了伯法其在橄榄山那里」:『伯法其』位于耶路撒冷东面,橄榄山之南,邻近伯大尼(17)

    ﹝灵意注解﹞「伯法其」:原文字义是『尚未成熟的无花果之家』,无花果树象征以色列国和以色列民(参耶廿四5);神盼望在地上得着一班人,像无花果一样能作祂的满足。

          耶路撒冷是神选民的京城,按理,这位属天的君王来到耶路撒冷,应当受到一切大小臣民的欢迎和尊敬,但根据本章的记载,主到了耶路撒冷,虽然这里有一班群众欢迎并高举这位君王,但他们的欢迎相当的浮浅,而最严重的是,祂竟被犹太教的领袖所弃绝。这些情形,正像『伯法其』的原文字义所代表的,无花果尚未成熟──犹太人尚未准备好迎接这位属天的君王。

 

【太廿一2「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对他们说:『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必看见一匹驴拴在那里,还有驴驹同在一处;你们解开牵到我这里来。」

    ﹝背景注解﹞「驴」:是温驯的动物,古犹太人在未普遍使用马之前,曾被用作君王的座骑(参士十4;十二14;撒下十六2)。由于牠不像战马那样威风,所以圣经用驴和马作对比,以表明骑驴者的谦和、温雅(参亚九9~10)

    ﹝文意注解﹞「必看见一匹驴拴在那里」:马可和路加福音只提到驴驹,而未提到驴(参可十一2;路十九30);通常母驴会紧跟着其幼畜,并且马太福音的特点是在『见证』耶稣是大卫的子孙,是弥赛亚,故常提到『二』的数目(参廿30注解)

          「还有驴驹同在一处」:原文作『还有驴驹与牠同在一处』;『驴驹』是尚未长成的幼驴。

    ﹝灵意注解﹞这里的驴和驴驹具有如下的意义:

          1.「驴」代表犹太人,「驴驹」代表外邦人。

          2.牠们被「拴在那里」,豫表世人被生活、家庭、工作等『拴』住,不得自由。

          3.拴住牠们的地方是「对面村子里」,豫表『在世界里』。

          4.主打发祂的门徒去「解开」,豫表主差遣祂的仆人(信徒),将我们从世界和罪恶里释放出来。

          5.牠们是被「牵到我这里来」,豫表我们得救乃是被带到主的面前。

          6.主拯救我们的目的,乃是「主要用牠」(3),豫表主盼望我们得救以后,奉献自己归祂使用。

    ﹝话中之光﹞()主的话里带着权柄,只有那些得着主话的人,才能被「解开」,被释放出来。

          ()一个得着释放的人,必须被带到主这里来(「牵到我这里来」),主才能用他。

 

【太廿一3「若有人对你们说甚么,你们就说:“主要用牠。”那人必立时让你们牵来。』」

    ﹝文意注解﹞「主要用牠」:『主』是指主耶稣自己。

          「那人必立时让你们牵来」:『那人』就是驴和驴驹的主人(参路十九33);『必立时』表示毫不犹豫,显明主的权柄。

    ﹝灵意注解﹞我们信徒原来是在这世界的主人手下,被世上的事和罪恶捆绑住了,但有一天,主那权能的话临到我们身上,我们立刻就从黑暗的权势底下得着释放,而归给主用。

    ﹝话中之光﹞驴和驴驹的主人一听主要用牠们,立时就答应;我们信徒的身体、智力、财物等,当主征用时,也当立时欢喜献上。

 

【太廿一4「这事成就,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

    ﹝文意注解﹞「先知的话」:是指神藉先知撒迦利亚所说的豫言(亚九9)

 

【太廿一5「『要对锡安的居民(原文作女子)说:“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就是骑着驴驹子。”』」

    ﹝文意注解﹞「锡安的居民」:『居民』原文是『女子』;圣经通常以城中的女子,来代表城的居民(参诗四十五12;歌一5)

          「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这豫言是说,当主耶稣为人的最后一周,进耶路撒冷接受十字架之死时,祂是以君王的身分出现于居住在地上京城的属地子民眼前。虽然如此,祂并不是以威严显赫的样式君临,而是和和平平、温温柔柔地来到,这是祂骑着驴驹子所给人的印象。

    ﹝灵意注解﹞主耶稣骑驴驹的属灵含意乃是说,祂是要在顺服祂的子民心中作王掌权,但祂并不愿勉强人来顺服;人若无心尊主为大,祂就『任凭』他们。

 

【太廿一6「门徒就照耶稣所吩咐的去行」:

    ﹝话中之光﹞()我们对主的话,也应当信而顺服,不可怀疑。

          ()主怎样吩咐,我们只要遵行,事情就怎样成就。

 

【太廿一7「牵了驴和驴驹来,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稣就骑上。」

    ﹝原文直译﹞...把他们的衣服搭在牠们上面,祂就骑在牠们上面。」

    ﹝文意注解﹞「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这是用衣服代替鞍子。

          「耶稣就骑上」:按照原文字面,好像耶稣是骑在两匹驴(牠们)上面,其实一个人不可能同时骑上两匹驴,祂应是骑上驴驹(参可十一7),而那匹驴驹因从未被人骑过(参可十一2),须有其母陪伴在旁,亦步亦趋。

    ﹝灵意注解﹞「衣服」:象征我们外表的荣美和行事为人。主坐在衣服上面,意即:(1)祂被人高举和荣耀;(2)人的降服,才能主观地经历祂的作王掌权;(3)我们的生活为人,应该为着彰显祂的荣耀。

          门徒牵来的是驴和驴驹,而主在进城时骑的是驴驹(参可十一7;路十九30~35),象征主先在外邦人(驴驹)中间得着尊大,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罗十一25~26)

 

【太廿一8「众人多半把衣服铺在路上;还有人砍下树枝来铺在路上。」

    ﹝文意注解﹞「众人多半把衣服铺在路上」:『众人多半』原文是『非常大的群众』,可能因逾越节将临,故有极多的人从各地前来耶路撒冷过节;『把衣服铺在路上』乃是一种向君王表示效忠致敬的举动(参王下九13)

          「还有人砍下树枝来铺在路上」:铺衣服在路上乃是欢迎王的一个表示(参王下九13)

    ﹝灵意注解﹞主骑在驴驹上,人以衣服为坐垫,又以衣服和树枝铺路,这事说出了如下的含意:

          1.人类(衣服)、动物(驴驹)和植物(树枝)乃是万有的代表,表明主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万有都服在祂的脚下(弗一22)

          2.衣服代表人外面的义行(启十九8),树枝乃指棕树枝(参约十二13),它象征人里面的喜乐(参利廿三40)和得胜的生命(参启七9),『铺路』表明使之与属地的有所分别,全句是说信徒在生命和行为上,表现出属主和属地的不同。

          3.信徒以所是和所作来尊崇基督,使世人也能认识基督的所是和所作。

 

【太廿一9「前行后随的众人,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称颂的话),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文意注解﹞「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和散那』是『求你立刻拯救』(参诗一百十八15)的意思,但亦可转用作称颂的话,含有『你有大能,惟你是配』之意。『大卫的子孙』意即祂就是神所差来拯救全地的那位弥赛亚(参诗一百卅二10~11)。群众如此向祂欢呼称颂,乃以为耶稣就是他们民族的救星,来此作王,率领犹太人反抗罗国帝国的统治,建立弥赛亚国。

          「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这个颂词原是向朝圣者祝福的话(参诗一百十八26),群众在此既将这话和称颂弥赛亚的话并提,因此『奉主名来的』就是指那要来的弥赛亚,也就是这位出现在他们眼前的耶稣。

          「高高在上和散那」:含意有二:(1)指因弥赛亚的来临,而将荣耀归给那坐在高天之上的神;(2)指愿那些天使天军(参诗一百四十八1~2),也从天上高唱『和散那』。

    ﹝话中之光﹞()当主骑上驴驹(7),人们也以衣服铺路(8)时,接下来便是众人的称颂;照样,当我们完全顺服主时,就使主高举在众人之上,而成为赞美的中心。

          ()当荣耀的主向我们显现时,我们都要禁不住欢呼赞美起来。

 

【太廿一10「耶稣既进了耶路撒冷,合城都惊动了,说:『这是谁?』」

    ﹝原文字义﹞「惊动」震动(用以形容地震),轰动。

    ﹝文意注解﹞「耶稣既进了耶路撒冷」:从本节开始,一直到第廿七章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为止,是祂在世为人的最后一周,今人称为『受难周』。

          「合城都惊动了」:耶稣降生时曾惊动了耶路撒冷城;如今祂赴死之前又惊动了全城。

 

【太廿一11「众人说:『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稣。』」

    ﹝文意注解﹞这里的『众人』大概有许多是上来过节的加利利人,他们因着主在北方传道和治病的工作,早对祂有所认识。

 

【太廿一12「耶稣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

    ﹝背景注解﹞当时圣殿的祭司允许商人在圣殿的外邦人院作买卖,售卖献祭用的牛羊鸽子及其他祭品;又因圣殿不收希腊和罗马的钱币,犹太人缴纳殿税或奉献,须用指定的希伯来钱币(参出卅13~15),故有兑换银钱的人,为那些外来朝圣者提供方便。这类买卖商业行为,表面看似乎并无不妥,但实际上有下列严重的弊端:(1)因买卖是在圣殿的范围内进行,神圣之地因而被玷污;(2)占用外邦人的院子,剥夺了外邦人敬拜神的权利;(3)因祭司和商人勾结串通,祭司给予商人各种方便(例如祭牲未严格检验,有瑕疵者也予通融),而商人高价剥削,然后朋分暴利。

    ﹝文意注解﹞「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殿』原文是『神圣的处所(sacred place)』,指包括圣殿本身,并其四围和院子的全部地区;『殿里』指圣殿开放给外邦人敬拜用的院子。

          「卖鸽子之人的凳子」:『鸽子』是供穷人献祭之用(参利十二8;十四22;十五1429)

    ﹝灵意注解﹞神的殿是供神居住的所在(弗二21~22),但如今却有一班人在殿里作买卖,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六5);主耶稣洁净圣殿之举,说出神无法在这样的殿里得着安息。

    ﹝话中之光﹞()当我们肯让主在心中作王时,我们里面一切的污秽、掺杂、罪恶,都要被祂清理干净。

          ()主不喜悦我们任何藉属灵的事来赚钱(兑换银钱),或消灭圣灵的感动(卖鸽子)等情形。

 

【太廿一13「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他成为贼窝了。”』」

    ﹝原文字义﹞「贼窝」强盗的巢穴。

    ﹝文意注解﹞本节是把赛五十六7和耶七11两段经文合成一句。

         这是主第二次洁净圣殿。主在工作开始之时,曾洁净一次(参约二13~17);此处是在工作即将结束之时,再作一次。第一次是称殿为『我父的殿』(约二16),因祂是以神儿子的资格来洁净圣殿;此处则称「我的殿」,因祂是以大卫的子孙──王的资格来洁净圣殿。

    ﹝话中之光﹞()神拯救我们,乃是要我们作祂的『殿』(参来三6『神的家』原文是『神的殿』),作祂安居之所。

          ()「祷告的殿」是与神交通、和神同工、让神得着荣耀的地方;「贼窝」是窃取神的利益、搞得乌烟瘴气、使神不得安宁之处。                ()教会和我们里面的灵,本应作祷告的殿,但若不让基督安家(参弗三17),就有可能变成贼窝。

          ()个人的祷告固然紧要,但许多时候,教会的祷告比个人的祷告更有力量;因此,我们应当常与其他信徒一起祷告。

 

【太廿一14「在殿里有瞎子、瘸子,到耶稣跟前;祂就治好了他们。」

    ﹝文意注解﹞「在殿里有瞎子、瘸子」:这些瞎子和瘸子应该是在圣殿的门口或外院,因为不准他们进入殿内(参利廿一16~24)

    ﹝灵意注解﹞「在殿里有瞎子、瘸子」:这是一幅写实的图画,表明在虚有其表的殿里,充满了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林后四4),和无力行走的光景。我们只有真实的来到主的跟前,才能得着医治。

    ﹝话中之光﹞()信徒在遵行神旨意的事上,有两个大毛病:(1)「瞎子」──看不清楚神的旨意;(2)「瘸子」──凭自己无力遵行神的旨意。

          ()主一进入圣殿,就发生:(1)买卖人被逐;(2)残疾得愈;(3)孩童赞美(15)。主一进入我们的灵里,也照样发生:(1)除去罪恶;(2)心灵得医;(3)衷心赞美。

 

【太廿一15「祭司长和文士,看见耶稣所行的奇事,又见小孩子在殿里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就甚恼怒」:

    ﹝文意注解﹞「见小孩子在殿里喊着说」:在圣殿里是不许可喊叫的;注意祭司长和文士不是因小孩子的喊叫而不快,乃是因小孩子所喊叫的『话』而恼怒。

    ﹝灵意注解﹞「祭司长和文士」:代表宗教里面带头的人物;「小孩子」:代表属灵年日短暂、单纯要主的人。后者一见主的作为,很容易便从心灵里涌出美辞;而前者因受宗教礼仪的束缚,并被传统观念所蒙蔽,不但不能赞美,反而妒忌、恼怒。

 

【太廿一16「对祂说:『这些人所说的,你听见了么?』耶稣说:『是的;经上说:“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赞美的话。”你们没有念过么?』」

    ﹝文意注解﹞「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赞美的话」:本句引自诗篇八篇二节,但该处希伯来文『能力』一词,被译成『赞美』。

    ﹝灵意注解﹞主引用诗篇第八篇二节的话,证明祂就是诗篇第八篇所豫言的那位道成肉身的救主(参来二6~10)

    ﹝话中之光﹞()他们问主没有听见么?主问他们没有念过么?读经(直接听神的声音)比听道(间接听神的声音)更重要。

          ()婴孩和吃奶的,在人看虽微小、软弱,但神却宝贵他们口中所出赞美的话,若不加上他们的赞美,无论其他的话语多么高超、属灵,仍不能叫神得着满足。所以在教会中,应该鼓励蒙恩不久的信徒也开口祷告和赞美,因为这在神耳中相当甜美。

 

【太廿一17「于是离开他们,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里住宿。」

    ﹝原文字义﹞「伯大尼」无花果之家,苦难之家。

    ﹝文意注解﹞「出城到伯大尼去」:『伯大尼』是耶路撒冷城外,位于橄榄山东南麓的小村庄,那里有清心爱主的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三姊弟一家人(约十一1~518),还有长大痲疯的西门一家(参廿六6),马利亚就在他家里作了一件美事(参廿六10;约十二3)

    ﹝灵意注解﹞耶路撒冷城豫表堕落变质的基督教组织或所谓的教会,按名他们是活的,其实是死的(启三1)。主既在其中得不着安息,于是离开他们,出城另寻可供安息之所。

          「伯大尼」:的字义是『无花果之家』,无花果象征生命之果,生命乃是属灵的实际;那里有属灵的实际,那里才能让主住宿安息,难怪主耶稣在世最后一星期,每天晚上都出城到伯大尼去住宿(参可十一1119;路廿一37)

    ﹝话中之光﹞()一个正常的教会,应当满有生命(拉撒路)、爱(马利亚)和事奉(马大),才能让主得着安息。

          ()基督只能因着我们的信心和爱心,而安住在我们的心里(参弗三17)

 

【太廿一18「早晨回城的时候,祂饿了;」

    ﹝文意注解﹞「早晨回城的时候」:『回城』指从伯大尼回耶路撒冷城。

    ﹝灵意注解﹞「祂饿了」:象征主得不到满足。

 

【太廿一19「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甚么,不过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

    ﹝背景注解﹞在一般正常的情形下,无花果树是在现代阳历二月间开始结果,然后发芽长叶,至四、五月间即达绿荫茂密的地步,每一个叶子下面都有一个果子,大多数果子须至六月间才成熟,不过也有些果子会早熟。本章经文所述时间,已经靠近逾越节(参廿六2),大约介乎阳历三、四月之间。因此,按常理,那棵无花果树是不该光有叶子而没有果子的。

    ﹝文意注解﹞「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无花果树是以色列国的象征(参耶廿四5;何九10),犹太人自义、自傲、自居万民之上,藐视别人,故是路旁孤独的一棵无花果树。

          「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这是豫言以色列人要被弃绝。有人说:耶稣一生行的神迹,都是表彰祂的慈爱;只有这一次是显明祂的忿怒,这一次却又是行在树身上,而不是行在人身上。所以主在祂的忿怒中,仍是满了怜悯,向人豫作警告。

                主耶稣这话,果然在历史上应验了。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城被毁,其后以色列人被分散于世界各地,一直等到二十世纪,这世界的末日将临时,以色列国才又复国,正如无花果树的树枝发嫩长叶(参廿四22),惟仍没有果子(今日的犹太人极少基督徒)

    ﹝灵意注解﹞神栽培以色列人如同栽培无花果树,盼望能得着一些果子,来满足祂的需要。当主耶稣来到以色列人中间(回城)时,祂带着神的需要(饿了)来,就在他们身上寻找生命的果子,不料甚么也找不着,不过徒有敬拜神的仪文外表(「不过有叶子」)而已。

    ﹝话中之光﹞()今天在我们信徒中间,恐怕也像以色列人一样,不少人只有敬虔的外貌,却没有敬虔的实际(提后三5)──光有叶而没有果──就叫主无法得着满足。

          ()我们信徒若不结果,就要被剪去,丢在外面枯干(约十五26)

          ()万有生存的价值,乃在让万有的主得着享受和满足,否则就没有生存的必要。

 

【太廿一20「门徒看见了,便希奇说:『无花果树怎么立刻枯干了呢?』」

 

【太廿一21「耶稣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

    ﹝灵意注解﹞「这座山」:指梗阻在信徒道路上,那似乎是巨大到无从排除的障碍和难处。

          「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移山投海表示克服极大且坚顽的难处。

                主耶稣这一段有关信心的谈话,紧接在咒诅无花果树之事的后面,含有其深厚的属灵意义。移山投海是一个神迹,非人力所能作得到,乃是神作的;而要搬动神的手指头去为我们移山,首需『满足』神的要求,『信心』就是我们人惟一能让神得着『满足』的东西。犹太人想藉行律法(叶子)来讨神欢喜,结果却被神厌弃;我们是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罗五2),故可以说,『信心』乃是使神满足的『果子』。

    ﹝话中之光﹞()信心能搬动神的手指头;我们只要能搬得动神的手指头,便不愁搬不动巨山。

          ()信徒面临再大的难处,只要有信心,就必能克服。

          ()我们有时候应当直接对难处说话,凭信心拒斥难处。

 

【太廿一22「你们祷告,无论求甚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灵意注解﹞本节乃说明前一节的移山投海是神作的;是人向神献上信心的祷告,就从神得着移山投海的答应。人借着『信心』满足神,神回报人,使人也有所『得着』。

    ﹝话中之光﹞()祷告就是人在求神,而信心的祷告,是得着神答应的条件。人乃是凭着信心,来支取神的应许。

          ()信而不疑,神能行大事;祷告而无信,则不能成就;神行事看我们的容量,准备的程度有多少。

 

【太廿一23「耶稣进了殿,正教训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来问祂说:『你仗着甚么权柄作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文意注解﹞「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来问祂」:『祭司长』和『长老』,再加上『文士』(15),为构成犹太公会的三种成员。

          「你仗着甚么权柄作这些事」:『这些事』指耶稣教训人,并头一天洁净圣殿的事。

    ﹝灵意注解﹞祭司长是犹太教的首领,代表宗教圈内的人物;民间的长老是一般平民的首领,代表属世的人物。这两种人质问主仗着甚么权柄,教训人并洁净圣殿,这是表明他们并不认识主耶稣,也不尊重祂的权柄,反而要来抵挡祂。

 

【太廿一24「耶稣回答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甚么权柄作这些事。」

    ﹝文意注解﹞对于这等硬着心故意不认识主的人,主不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而以反问问题来塞住他们的口。

    ﹝话中之光﹞当人们问不该问的问题时,我们信徒也可效法主,用反问来解围。

 

【太廿一25「约翰的洗礼是从那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祂必对我们说:“这样,你们为甚么不信他呢?”」

    ﹝文意注解﹞「约翰的洗礼是从那里来的?」:主的意思是,施洗约翰的权柄所在,也就是祂的权柄所在;若那些反对祂的人能回答施洗约翰的权柄源自何处,也就自然能明白祂的权柄来自何处了。耶稣有此反问,因为他们若承认施洗约翰是神差来的,便应接受他对耶稣的见证(参三11~12),因此自然就明白祂的权柄来自神。

          「从天上来的」:意指从神来的;犹太人常以天代替神。

    ﹝灵意注解﹞「约翰的洗礼」:是将悔改认罪的人埋葬(参三611),也就是将旧人置之于死地。主耶稣问此问题,用意是要他们承认这是出于神的,并且也暗示真正属神的权柄是从死而复活来的,否则,只不过是属人的权柄。

 

【太廿一26「若说从人间来,我们又怕百姓;因为他们都以约翰为先知。』」

 

【太廿一27「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甚么权柄作这些事。』」

    ﹝文意注解﹞主并不是说『我也不知道』,乃是说『我也不告诉你们』。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明知答案,却推说『不知道』,这是撒谎;主知道而『不告诉』,这是诚实。

    ﹝话中之光﹞()我们的心若是不正,主就无法向我们说话。

          ()人今天或许可以将主的问题搪塞过去,将来有一天都要站在神的台前,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说明(罗十四10~12)

 

【太廿一28「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来对大儿子说:“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作工。”」

    ﹝灵意注解﹞这『一个人』是指父神,祂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代表以色列民,一个是代表新约的教会。以色列民原是神的长子(出四22),但因他们的不信,长子的名分转移给了教会(来十二23),故这里的『大儿子』是指教会。

          神在这宇宙有一个生命的农场(「葡萄园」),不只神自己是栽培的人(约十五1),祂并且也呼召人与祂同工(林前三9)

 

【太廿一29「他回答说:“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

    ﹝灵意注解﹞大儿子先顶撞父亲,不肯去,后却悔改,他象征:(1)所有的『罪人』;(2)专指当时跟随主的税吏和娼妓等罪人。税吏和娼妓等原先违背神的旨意,犯罪作恶,但后来悔改、认罪,顺服了神。

 

【太廿一30「又来对小儿子也是这样说;他回答说:“父阿,我去。”他却不去。」

    ﹝灵意注解﹞这里的小儿子指专和主作对的祭司长、文士、法利赛人和民间的长老等人;他们只用嘴唇尊敬神,心却远离神(参十五8)

犹太人的宗教领袖,表面顺服神,但事实上不肯接受神所差来的。

 

【太廿一31「你们想这两个儿子,是那一个遵行父命呢?』他们说:『大儿子。』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

    ﹝文意注解﹞法利赛人像那个装作顺命而没有听话的小儿子,税吏则像那个先抗命而后悔改的大儿子。

        「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由此可见,犹太人并未完全被摒除于神的国之外,因为到了时候,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参罗十一25~26)

    ﹝话中之光﹞()主看重人真实的悔改,而不喜悦有口无心的人。

          ()神的国不是在乎外面的言语,乃是在乎里面的实际。

 

【太廿一32「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

    ﹝文意注解﹞「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义路』是指合乎神作事法则的道路。

          本节的『你们』就是指法利赛人和文士、祭司长等人,他们先听见施洗约翰所传的义道,却不信他,后又看见罪人悔改的奇妙改变,心里仍旧不为所动。主定罪他们,是因他们的心刚硬。

          主在本节的话,实质上回答了祂自己在25节提出的问题。

    ﹝灵意注解﹞施洗约翰是主耶稣的先锋,他的工作是将主推介给人,并领人悔改,使人的心里豫备好让主通行的路(参三1~12),所以相信他,就是接受主耶稣是那惟一的义路(约十四6;来十20)。义路就是人用信来到神面前,人肯悔改认罪而相信,即可以活在神国里。

 

【太廿一33「你们再听一个比喻: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里面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了。」

    ﹝文意注解﹞「周围圈上篱笆」:为保护葡萄园免受野兽或盗贼的侵袭与破坏,也为免受旁人的侵占(参伯一10)

          「里面挖了一个压酒池」:指将坚牢的岩石凿成一个压酒以及存酒的地方。『压酒池』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为踩压或挤压葡萄的部分,上层岩石穿有一小孔,可把所挤出的葡萄汁流入下层。

          「盖了一座楼」:是用木头搭建的瞭望台,作为在葡萄成熟时看守之用。

    ﹝灵意注解﹞「家主」:指神;「葡萄园」:指以色列国(赛五7);「篱笆」:表示神一直保护以色列民;「压酒池」:酒乃为畅快神的心(歌五1),表示神培植以色列民,是为满足祂自己;「租」:字表明主权仍属于神;「园户」:指祭司长和法利赛人(45);「往外国去」:说出神的宽大,让人有某种程度的自由,随意经营管理祂的产业。

    ﹝话中之光﹞()葡萄园是「租」给园户的,主权仍归园主;主把教会交给祂的仆人们管理,但教会的主权仍在主的手中。

          ()事奉工作乃是我们的本分,但我们在事奉工作中,切不可侵夺主的主权,乃要凡事顺从主的引导。

 

【太廿一34「收果子的时候近了,就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

    ﹝灵意注解﹞「就打发仆人」:『仆人』指旧约时代的先知。

          『收果子』表明我们的事奉工作是要向神交账的;『收果子的时候』表明是要按时交账的。

    ﹝话中之光﹞()神将祂属灵的产业交托()给我们,要我们按时结出果子,并且奉献给神,不可以据为己有。

          ()神在我们身上所期望的,就是要我们交果子──把基督活出来,彰显出来。

 

【太廿一35「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

    ﹝背景注解﹞「用石头打死」:犹太人对付假先知,通常是用石头打死(参申十三5;十八20;利廿2)

    ﹝灵意注解﹞神历世历代差遣祂的众先知(仆人),到以色列民中间为神说话,要引导他们归荣耀给神,但反遭他们逼迫、杀害。

 

【太廿一36「主人又打发别的仆人去,比先前更多;园户还是照样待他们。」

    ﹝灵意注解﹞这些别的仆人是十二使徒和那被差的七十人。

 

【太廿一37「后来打发他的儿子到他们那里去,意思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

    ﹝原文字义﹞「尊敬」转向,听从,敬重。

    ﹝灵意注解﹞意指后来神差遣祂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来到犹太人中间。

 

【太廿一38「不料,园户看见他儿子,就彼此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罢,我们杀他,占他的产业。”」

    ﹝灵意注解﹞这些犹太教的领袖(园户)看见了耶稣基督,却甚妒忌、恼怒(15),起意要杀祂(路十九47)

 

【太廿一39「他们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

    ﹝灵意注解﹞「推出葡萄园外,杀了」:『葡萄园外』豫表耶路撒冷城外;耶稣是被钉死在耶路撒冷城外(参约十九17;来十三12)

    ﹝话中之光﹞在教会中最重要的事,乃在于我们对基督的态度如何:究竟是尊重祂呢(37)?或是把祂推出去,不要祂呢?

 

【太廿一40「园主来的时候,要怎样处治这些园户呢?』」

 

【太廿一41「他们说:『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

    ﹝灵意注解﹞「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这另外的租户不可能是指另一个民族,而是神的新子民──主的教会。

          神惩处顽梗悖逆的犹太教首领和百姓,局部应验于主后七十年,罗马太子提多率兵摧毁耶路撒冷城;而全面的应验,则要等到将来的大灾难时期(启十一2)

    ﹝话中之光﹞()神现今已把祂属灵的产业转交给我们信徒,我们千万不可重蹈覆辙:(1)霸占事奉工作的成果,侵夺神的主权;(2)逼迫、残害神的众仆人;(3)不尊敬神的儿子。

          ()凡是侵夺神的主权,逼迫神的仆人,不尊敬主的,必从神的旨意中被淘汰(「除灭」),并失去神的托付(「另租给」别人)

 

【太廿一42「耶稣说:『经上写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主所作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这经你们没有念过么?」

    ﹝灵意注解﹞「匠人」:指祭司长、文士和法利赛人等;「石头」:指主耶稣。主被犹太教的领袖弃绝,甚且钉祂在十字架上,神却叫祂复活,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参诗一百十八22;徒四11),就是用以建造教会()最基本、最重要、连络全体的房角石(赛廿八16;弗二20~21;彼前二4~7)

 

【太廿一43「所以我告诉你们,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

    ﹝原文字义﹞「百姓」国,外邦。

    ﹝灵意注解﹞「你们」:是指犹太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是指外邦教会。因着犹太教领袖弃绝主耶稣,神国的实际便转赐给外邦教会,所留给犹太教的,只不过是神国的外表空壳罢了。

 

【太廿一44「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原文字义﹞「砸得稀烂」削成碎糠,磨成细粉,砸成泥土。

    ﹝灵意注解﹞对于不信的犹太人,主是绊跌人的石头(参赛八14~15;罗九32~33;林前一23;彼前二8);当主再来的时候,对于不信的列国,主乃是砸人的石头(参但二34~3544~45)

          本节另意:首句可指那些信主的人,他们的旧造跌碎在主这块石头上,被祂重生而成为新造;末句则指那些不信的人,至终在审判之日要被祂这块石头所毁灭。

 

【太廿一45「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听见祂的比喻,就看出祂是指着他们说的。」

    ﹝文意注解﹞「听见祂的比喻」:『比喻』原文是复数词,指上述两个比喻。

 

【太廿一46「他们想要捉拿祂,只是怕众人,因为众人以祂为先知。」

    ﹝话中之光﹞宗教徒明知主的话是指着他们说的,却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反而想要杀祂,可见头脑知识的明白是一回事,里面心眼的看见又是另一回事。我们每一次读主的话时,都要存着正确的态度,才能从主的话中获得益处。

 

叁、灵训要义

 

【君王两班子民的对比】

   一、第一个对比──对君王的权柄尊重与否:

          1.一班人尊主为大(1~11)

          2.另一班人却质疑祂的权柄(23~27)

   二、第二个对比──供君王住宿与否:

          1.一班人有殿的外表,却无殿的实际(12~16)

          2.另一班人却能让主住宿安息(17)

   三、第三个对比──供君王享受与否:

          1.一班人有果树的外表,却无果实(18~19)

          2.另一班人因信使神满足(20~22)

   四、从主的比喻来看两班人的对比:

          1.两个儿子的比喻──言与行的问题(28~32)

          2.园户的比喻──按时交果子的问题(33~46)

          3.娶亲筵席的比喻──被召者的态度(廿二1~14)

 

【天国君王的描绘】

   一、王的荣耀:

          1.耶稣骑着驴驹进耶路撒冷城(1~7)

          2.有人把自己衣服搭在驴上面(7)

          3.有人把衣服和树枝铺在路上(8)

          4.众人高声喊着说『和散那』(9)

          5.耶路撒冷合城的人都惊动了(10~11)

   二、王的工作:

          1.洁净圣殿(12~13)

          2.治好了殿里的瞎子、瘸子(14)

          3.使小孩子在殿里喊着说『和散那』(15~17)

   三、王的权柄:

          1.咒诅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18~20)

          2.出于信心的祷告,就可运用此权柄(21~22)

   四、王的智慧:

          1.宗教徒质问耶稣仗着甚么权柄(23)

          2.耶稣用反问的话来堵住他们的质问(24~27)

   五、王的命令:

          1.大儿子回答不去,后来却去(28~29)

          2.小儿子回答去,后来却不去(30~32)

   六、王的救法:

          1.不交果子的园户杀园主的仆人和儿子(33~39)

          2.园主就除灭那些恶人,另租给交果子的园户(40~46)

 

【主注重属灵的实际】

   一、殿是城的实际:

          1.耶路撒冷城对主有外表热闹的欢迎(7~10)

          2.神的殿却成为贼窝(12~13)

   二、果子是树的实际:

          1.无花果树上光有叶子(19)

          2.却找不着果子,不能让主裹腹(18~20)

   三、行动是允诺的实际:

          1.大儿子没有口头应承,后来却有行动(28~29)

          2.小儿子有口头应承,却没有行动(30)

   四、交果子是租园子的实际:

          1.恶园户不交果子,反杀园主儿子(34~39)

          2.园主转租给交果子的园户(40~41)

 

【主乃是石头】

    一、对于犹太教领袖──匠人所弃的石头(42)──主被他们弃绝

    二、对于信徒──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42)──主乃是建造教会的根基

    三、对于不信的人──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44)──主乃是绊跌人的盘石(参赛八14~15;罗九32~33;林前一23;彼前二8)

    四、对于列国政权──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44)──主乃是砸人的石头(参但二34~3544~45)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马太福音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马太福音提要」末尾处